首页> 中文学位 >本溪大连洲铁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方法研究
【6h】

本溪大连洲铁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条带状铁矿研究现状

1.2.2 工艺矿物学研究现状

1.2.3 铁矿石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工作概述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地球物理特征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矿层地质特征

3.2.2 矿床成因研究

3.2.3 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

第4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4.1 矿石类型及分布

4.2 矿石矿物组成及赋存状态

4.3 矿石化学成分及物相分析

4.3.1 化学多元素分析

4.3.2 铁物相分析

4.4 矿石结构构造

4.4.1 矿石结构

4.4.2 矿石构造

4.5 矿石嵌布及粒度特征

4.6 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分析

第5章 选矿方法研究

5.1 矿石可选性研究

5.1.1 试验矿样采取及加工

5.1.2 矿石相对可磨度

5.2 阶段磨选流程试验

5.2.1 原矿磨矿细度试验

5.2.2 一段磁场强度试验

5.2.3 二段磨矿细度试验

5.2.4 二段磁场强度试验

5.2.5 三段磨矿磁选试验

5.3 推荐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

5.4 选矿方法研究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连洲铁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太子河凹陷南缘、鞍本地体东部。区域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是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大连洲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贫铁矿床,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品位较低。
  本文以本溪大连洲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岩矿鉴定和选矿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大连洲铁矿的矿物组成以及赋存状态,矿石的化学成分和铁物相,并且进一步确定矿石的结构、构造和嵌布粒度特征。以工艺矿物学的研究结论为基础,选择合理的选别流程,最后选别出品位达到生产指标的铁精矿。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大连洲铁矿石化学成分简单,高硅,贫铁、镁、铝,低有害杂质硫和磷。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属于细粒不均匀型矿石。粒度分析表明铁矿物粒度主要分布在21~147μm之间,铁矿物平均粒度45.17μm,脉石平均粒度为48.02μm。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粒度分布较不均匀,偏于细端,需加强磨矿作业。
  根据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可知大连洲铁矿石属难磨易选的磁铁矿。由于矿石中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且矿物间硬度相差大,易发生过磨现象,所以选矿流程应该为多段磨矿,多段磁选。本试验采用单一变量的阶段磨选工艺,在粗磨细度62.78%-200目(0.074mm),二段磨矿90.07%-200目和三段磨矿细度89.42%-325目(0.045mm)的条件下,经过三段磁选作业获得了铁精矿产率为28.44%,品位65.5%,回收率72.20%的选别指标。
  本文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磨矿工艺优化研究。阶段磨矿、磁选工艺较好的适应了鞍山式贫铁矿石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品质差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著录项

  • 作者

    李亚娟;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温守钦,朱恩静;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D951.1;
  • 关键词

    铁矿; 工艺矿物学; 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