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
【6h】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1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精神形成的历史追溯

2.1.1 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精神

2.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精神

2.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2.1 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2.2 恩格斯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3 列宁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2.4.1 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4.2 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精神

2.4.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2.4.4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本质与特征

3.1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3.1.1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内涵

3.1.2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

3.2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特征

3.2.1 批判性

3.2.2 实践性

3.2.3 创新性

3.3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哲学意蕴

3.3.1 展现唯物主义思想

3.3.2 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3.3.3 蕴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3.3.4 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第4章 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意义与途径

4.1 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意义

4.1.1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1.2 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1.3 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4.1.4 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1.5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 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4.2.1 思想途径

4.2.2 教育途径

4.2.3 社会途径

4.2.4 保障途径

第5章 结论

5.1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理论阐释

5.2 对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途径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当中所蕴含和体现的精神气质、理论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是在对以前的理论和思想尤其是德国古典政治学的批判中逐渐产生的;其次,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当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实践的观点。再次,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同时也包括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精神思想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弘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经济方面。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在现实当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二,社会稳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弘扬是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对社会和谐与稳定起到指导作用。第三,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是生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它对我国的先进科学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都有很好的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同样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需首先要从人们的思想观念途径进行,从教育入手,主要从转变教育模式和改进教学方法,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弘扬还必须有相关健全的法律和规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