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胶东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的探讨
【6h】

胶东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1.2.1 胶东金矿地质特征

1.2.2 成矿流体研究

1.2.3 胶东金矿成矿时代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中生代花岗岩

2.3.2 脉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矿石结构构造

3.4.1 矿石结构

3.4.2 矿石构造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第4章 金的赋存状态

4.1 实验样品和分析方法

4.2 金的赋存状态

4.2.1 矿相学研究

4.2.2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1 流体包裹体成因类型

5.1.2 流体包裹体相态类型及分布特征

5.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成分分析

5.2.1 样品描述及分析方法

5.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及讨论

5.2.3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3 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

5.3.1 成矿流体来源

5.3.2 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5.3.3 成矿机理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矿集区,黄金储量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胶西北金矿主要受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三条主干断裂构造控制,构成三条主要金成矿带。
  谢家沟金矿产于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玲珑花岗岩是其成矿围岩,矿区内断裂构造和中基性脉岩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位置为蚀变作用强烈的断裂带内。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以及少量的碲银矿和辉银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分布广泛,伴随整个金矿化期。根据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研究将谢家沟金矿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Ⅰ)、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石英(Ⅳ)四个阶段,其中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为谢家沟金矿主要的金成矿阶段。
  室内矿相学研究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谢家沟金矿的金矿物包括自然金和银金矿,并且主要为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为主要的载金矿物,自然金及银金矿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关系密切,与黄铁矿关系尤为密切,此外自然金和银金矿与碲银矿、辉银矿这两种含银矿物共生。
  谢家沟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相态类型可分为单相流体包裹体、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四类。综合室内镜下观察、均一法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定,认为谢家沟金矿成矿流体连续演化,由成矿早期的富含CO2的中高温(308~377℃)、盐度范围较集中的低盐度流体(6.88~8,55%),向主成矿期中低温(226~331℃)、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中低盐度流体(4.87~10.29%)演化,主成矿期流体中CO2的含量逐渐降低,有CH4的加入。主成矿期石英中发现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说明主成矿期流体发生了不混溶分离(沸腾作用)。结合前人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认为谢家沟金矿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的高温高压流体,主成矿期流体进入断裂带时压力降低,与大气水混合时温度降低,减压和降温使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导致流体成分发生变化,引起了金在断裂带内的沉淀。

著录项

  • 作者

    丁东胜;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巩恩普,陈蕾;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510.2;
  •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流体; 包裹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