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胆结石病患者游离胆汁酸组分分析
【6h】

胆结石病患者游离胆汁酸组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标本选取及保存

2 仪器与试剂

3 样品的分析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处理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胆结石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的形成是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导致胆汁中原本溶解了的固体成分沉淀,还涉及胆道上皮细胞分泌粘蛋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促/抑蛋白体系失衡、基因调控异常等作用。通过几代科研人员针对胆结石病发病的各个环节的探究,目前对结石病的形成机制在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动力学障碍、粘蛋白分泌异常、基因调控失调、遗传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胆结石发生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既往多数研究针对人体多种生物学标本(包括血清、尿、胆汁、粪便)中的胆汁酸进行分析,胆石症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异常。而结石成分记录着结石形成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对结石样本中游离型胆汁酸组分的分析能更准确地了解从“致石性胆汁”到结石核形成过程中胆汁酸组分的动态变化,可为不同类型结石形成的不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结石患者胆石样本间、同一患者胆汁和胆石样本间游离型胆汁酸的构成比的差异性,结合临床生化指标探讨游离型胆汁酸构成比变化与不同类型胆结石形成的关系。
   方法:收集63例不同部位的胆结石样本,先根据傅培彬法结合光学显微镜进行结石分类,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分别对两组胆汁和结石样本中游离型胆汁酸组分构成比、同一患者胆汁与胆石样本游离型胆汁酸组分构成比进行测定。
   结果:
   1、胆固醇结石组胆汁样本中总游离胆酸(FBA)平均浓度小于胆色素结石组,UDCA在胆固醇结石组胆汁样本中所占比例远大于胆色素结石组,统计学差异均显著。胆固醇结石组胆汁样本的游离胆汁酸组成为:CDCA>UDCA>CA>DCA>LCA,胆色素结石组胆汁样本的游离胆汁酸组成为:CDCA>CA>DCA>LCA>UDCA。
   2、胆固醇结石组结石样本中UDCA高于胆色素结石组,CA(%)、CDCA(%)、CA/CDCA、胆色素结石组均大于胆固醇结石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样本中FBA、LCA含量无统计学意义。胆固醇结石组结石样本中游离型胆汁酸组成:CDCA>LCA>UDCA>CA>DCA,胆色素结石组结石样本中游离型胆汁酸组成:CDCA>CA>DCA>LCA>UDCA。
   3、同一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样本中CA大于结石样本,CA/CDCA胆汁样本大于结石样本,DCA胆汁样本大于其结石样本,均有统计学差异。但结石样本中UDCA百分比远大于胆汁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4、同一胆色素结石患者胆石样本中仅UDCA比胆汁样本百分比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A(%)、CDCA(%)、CA/CDCA色素性结石样本中比例均高于胆汁样本,DCA(%)、LCA(%)则是胆汁样本高于结石样本,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胆结石中胆汁酸组分分析较单纯胆汁分析更真实地反映胆汁酸组分在胆结石成石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2.致石性胆汁到形成固态结石过程中,各游离型胆汁酸构成比均有改变。
   3.胆固醇性结石与胆色素性结石在各胆汁酸的构成比存在差异。游离型胆汁酸组分改变,尤其是亲水性胆汁酸UDCA比例减少与胆色素结石形成有关,但需进一步验证。
   4.胆汁酸组分比例测定对推测胆结石种类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