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唇裂伴牙槽突裂术后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的矫治
【6h】

成人唇裂伴牙槽突裂术后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的矫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病史和临床检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临床检查

3.模型测量

4.影像学检查

5.难度分析

二、诊断

三、具体问题

四、治疗目标

五、治疗计划

六、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材料

七、主要治疗过程

结果

一、矫治结果

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讨论

1.病因及诊断分析

2.拔牙矫治考虑的因素

3.唇腭裂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

4.牙槽突裂区的处理

5.矫治结果分析

6.预后稳定性的保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唇裂伴牙槽突裂术后安氏Ⅲ类前牙深反覆(骀)矫治的临床效果,及对成人唇裂伴牙槽突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材料和方法:选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2010年3月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伴单侧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术后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病例一例。男性,年龄26岁,口腔卫生一般,牙周健康,功能检查正常,无口腔不良习惯。恒牙期,左侧磨牙中性关系,右侧磨牙轻度近中关系,两侧尖牙为近中关系,前牙反(颌),上颌Ⅲ度拥挤,下颌Ⅰ度拥挤,反覆(骀)Ⅱ度,反覆盖3.5mm;上下切牙无明显代偿,右上颌尖牙、第二前磨牙反(颌),右上第一前磨牙与右下第二前磨牙及右侧上下第二磨牙为正锁(颌);左上颌尖牙先天缺失,右上侧切牙区为两颗畸形牙;上中线左偏约2mm,下中线正常。右上侧切牙前庭部可见牙槽突缺损凹陷。前面观右侧上唇部可见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右上唇至鼻底可见唇裂修复术后瘢痕,唇珠向右侧偏斜,上唇部肌肉紧张;右侧鼻翼塌陷,鼻孔形态不对称;颏部向右侧偏斜。侧貌为凸面型。该患者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前期排齐整平过程中下颌应用镍钛摇椅弓整平Spee曲线,压低切牙打开咬合。上颌分次粘结托槽排齐牙弓,减小牙槽突裂区畸形牙所受的矫治力。矫治中期上颌换用0.019×0.025不锈钢弓丝配合肌功能恢复训练控制前牙转矩。下颌应用不锈钢方丝摇椅弓进一步压低下颌切牙打开咬合,增加磨牙支抗,同时应用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内收下前牙,解除前牙反(颌)关系。矫治后期使用三角形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最后拆除矫治器,上下颌Hawley保持器保持矫治效果。
   结果:矫治疗程共33个月。治疗后前牙反(骀)解除达到正常覆(骀)、覆盖,牙齿排列整齐,拔牙间隙关闭,磨牙、尖牙关系均保持中性关系,上下颌中线与矫治前相同,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无变化,SNB减小1°,ANB增加1°。上切牙牙轴控制较好无变化,但下切牙舌倾代偿明显L1/NB由34.5°减小到17°。下颌平面角控制较好无明显变化。下切牙被压低L1-MP由34mm变为31.5mm,下颌磨牙高度基本不变L6-MP减小0.5mm。Wits增加了5mm。上下唇突度有所改善ULP减小3°、LLP减小3.5°。但LsNsLi角变化不明显,上下唇的前后向位置关系基本无变化,Z角由55°增加到58°,H角由18.5减小到16.5,说明唇部与颏部的关系有一定的改变,软组织侧貌稍有改善。
   结论:在成人唇裂伴牙槽突裂术后安氏Ⅲ类前牙深反覆(骀)矫治过程,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初期上颌分次粘结托槽排齐牙弓,减小牙槽突裂区畸形牙所受的矫治力,下颌应用摇椅弓整平Spee曲线,压低切牙,打开咬合,解除前牙反(骀)锁结关系。治疗中后期上颌换用粗不锈钢方丝配合肌功能恢复训练控制前牙转矩,下颌通过关闭拔牙间隙内收前牙,解除前牙反(颌)。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