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6h】

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主要检查仪器

4.研究方法

4.1 病史采集

4.2 眼科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及全身病史

2.临床症状

3.眼部表现

3.1 视力

3.2 眼压

3.3 眼前节特征

3.4 眼底改变

4.FFA及视野检查

5.影像学检查

5.1 眼部血管TCD检查结果

5.2 颈部血管CDFI及CTA检查结果

5.3 颈部血管CDFI检测指标与眼部血管TCD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6.治疗和预后

讨论

1.OIS患者的临床表现

1.1 眼部症状

1.2 眼部体征

2.OIS患者的相关辅助检查

2.1 FFA检查

2.2 影像学检查

3.OIS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眼缺血综合征(ocularischemicsyndrome,OI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OI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该病的发现率及临床诊断率。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OI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前节、眼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眼部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统计OI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OIS发病率的关系;探讨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并对比患侧与健侧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的差异。
   结果:共收集OIS患者19例(21眼),双眼发病2例,单眼发病17例,男12例13眼,女7例8眼,男女比例约为1.7∶1。平均年龄(62.5±7.8)岁。病程2日到10年。主要症状:视力下降者18眼(85.7%),一过性黑矇者11眼(52.4%),强光耐受能力下降者6眼(28.6%),眼部及眶周疼痛者5眼(23.8%)。眼部主要表现: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至1.0;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9.5%);眼底视网膜动脉狭窄、静脉不规则扩张但不迂曲21眼(100%),视盘颜色苍白6眼(28.6%),视网膜中周部点片状出血4眼(19%),视网膜棉絮斑4眼(19%),视乳头水肿2眼(9.5%),黄斑区樱桃红1眼(4.8%)。FFA及视野检查: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差延长21眼(100%),视网膜血管壁着染18眼(85.7%),视网膜无灌注区10眼(47.6%),视网膜微血管瘤6眼(28.6%),晚期视盘及黄斑区荧光渗漏4眼(19%);视野不同程度缩小10眼(47.6%)。影像学检查结果: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19例(100%)。患侧颈内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者3例(15.8%);管腔重度狭窄者9例(47.4%);中度狭窄者7例(36.8%)。17例单眼发病患者的健侧颈内动脉CDFI检查显示7例有动脉内中膜改变伴多发斑块形成,管腔均不同程度狭窄,其中最严重狭窄程度为60%。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健侧(t=8.498,P<0.05);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与眼部血管TCD参数值间均无相关性(P>0.05);患侧较健侧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降低、RI增高(P<0.05)。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3例行DSA检查,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眼压均正常,眼部症状改善,视力无明显提高;2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其中1例行睫状体冷凝术,术后患眼疼痛缓解,眼压正常,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变。
   结论:1.OIS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特点为无明显诱因的视力下降、一过性黑矇、虹膜新生血管及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
   2.OIS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降低、RI增高,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发病率高度相关;TCD联合CDF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可作为OIS确诊的重要手段。
   3.OIS患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眼部血液灌注的有效恢复可以维持视觉功能及减少破坏性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并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