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6h】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临床资料

3.诊断

4.具体问题

5.治疗目标

6.治疗计划

7.治疗所用材料

8.治疗过程

结果

1.矫治结果

2.功能检查

3.影像学检查

讨论

1.诊断

2.病因分析

3.矫治方法

4.支抗的控制

5.矫治结果的分析

6.预后稳定性分析

7.矫治体会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颌拔牙模式的的临床初探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伴拥挤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
  方法:选取大连博士口腔门诊2010年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男性,12岁3个月,轻度骨性Ⅱ类均角,下颌后缩。左侧尖牙、磨牙远中关系,右侧磨牙远中关系;前牙Ⅱ°深覆(牙合)、Ⅰ°深覆盖;上颌右侧尖牙低位、颊向,萌出间隙不足。上颌中线右偏1mm,下颌中线左偏2mm,上颌拥挤度8.5mm,下颌拥挤度1.5mm,Spee曲线深度为3mm。经过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与计算:SNA角为73.7°,SNB角为67.7°,ANB角为6°;U1-SN为92.7°,NP-FH为86°,NA-PA为15.7°,U1-NA为19.7°,L1-NB为27.7°;EI为151,Wits值为1.7mm,ANS-Ptm为51mm,Co-Po为104.8mm,Y轴为62°,FMA为30°。本病例根据临床和模型检查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最后选择上颌单颌拔除第一前磨牙,直丝弓自锁托槽矫治器,使用超弹性镍钛丝,排齐整平牙列,打开咬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Ⅱ类牵引调整颌间关系,最后在精细调整个别牙牙位和牙轴方向。根据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结果和结构重叠图,评判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结果:矫治疗程25个月。全口牙列排齐整平,拔牙间隙关闭,上颌中线位于正中,前牙覆(殆)为2mm,覆盖为2mm,牙齿尖窝咬合关系良好,左右侧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但左右侧磨牙均为完全远中关系。对比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牙根无明显吸收的现象,牙根相互平行。由于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及患者配合度较高,矫治结束后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牙周组织健康。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显示:
  (1)SNA角增加1.3°,SNB角增加2.3°,ANB角减小1°(即由6°变为5°),Wit值减少0.5mm,提示Ⅱ类骨型有所缓解;ANS-Ptm增加2.8mm,Co-Po增加7.4mm,上面高增加了1.7mm,下面高增加7mm,提示上下颌骨都有所生长;FMA仅增加0.3°,提示垂直向控制良好。
  (2)上切牙少量回收和伸长,U1-NA减小8.7°,U1-NA距减少0.7mm;下切牙唇向倾斜,L1-NB增加3.3°、L1-NB距增加0.25mm;U1-L1增加6°。
  (3)软组织侧貌有轻微变化:H角增加了4.3°,ULEP增加2.27mm、LLEP增加0.4mm,Z角减少了1°(即由66.5°变为65.5°)矫治结束前后位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软组织侧貌变化不大。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对矫治后的结果满意。
  结论:对于青少年安氏轻度骨性Ⅱ类的均角患者,应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能够有效的解除上颌牙列的拥挤。下颌不拔牙,减少了下颌因拔牙而导致的面型更加后缩的可能性。下颌通过少量唇倾前牙,解决了患者前牙拥挤、深覆(殆)、深覆盖的问题,达到良好的临床矫治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