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附子汤对于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意义
【6h】

大黄附子汤对于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2.1实验设计

2.2样本采集

2.3血清内毒素测定

2.4 DNA提取

2.5微生物测序分析

2.6统计分析

结果

1.失血性休克复苏对大鼠各肠段肠粘膜菌群的影响

1.1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于不同肠段定殖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1.2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于不同肠段菌群结构的影响

1.3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于不同肠段门水平和属水平上菌群组成的影响

1.4回肠末端定植菌和血清LPS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2.大黄附子汤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粘膜菌群的影响

2.1大黄附子汤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不同肠段菌群结构的影响

2.2 大黄附子汤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不同肠段门水平和属水平上菌群组成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草药治疗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背景

1. 肠道菌群的构成

2. 中草药治疗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3. 中草药治疗对益生菌的促进作用

4. 中草药治疗对肠道菌群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大黄附子汤能够有效的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道屏障功能。其中包括增加小肠的供血,降低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和血清内毒素(LPS)的水平,上调ZO-1,Occludin表达,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于肠道的损伤。然而大黄附子汤对于失血性休克复苏肠道菌群的影响仍不清楚。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于大鼠胃、回肠末端、升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内定殖菌的影响,以及大黄附子汤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对于各个肠段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方法:健康SPF级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大黄附子汤组。其中对照组共6只。失血性休克复苏组18只,之后再按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成功后12、24、48h分为三个亚组。大黄附子汤组12只,之后再按照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成功后12、24h分成两个亚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在复苏成功即刻、12、24h予以2ml无菌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大黄附子汤组在在复苏成功即刻、12h予以2ml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在处死动物前采用动态比浊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LPS)的水平。各亚组在时间点处死大鼠,收集各个肠段组织样本(大约2cm左右),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多余的肠腔内容物,用棉签轻轻地刮擦肠粘膜。刮擦得到的肠粘膜内容物立即处放于液氮当中,之后转移到-80℃冰箱中储存。刮擦的粘膜组织用于下一步的DNA提取。我们对大鼠肠道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Illumina测序分析。
  结果:失血性休克复苏对大鼠各肠段肠粘膜菌群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在失血性休克复苏24、48h时胃内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在门水平上所有失血性休克复苏亚组中(12、24、48h)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高。与此同时,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在失血性休克复苏48h时回肠末端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高。与此同时,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高。在属水平上,在失血性休克复苏12h和24h时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失血性休克复苏48h恢复正常。但在此时,Faecalibacterium、Subdoligranulum、[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 Ruminococcaceae-UCG-002、Ruminococcaceae-UCG-013、Barnesiella、Alistipes、Parabacteroides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在失血性休克复苏24h时回肠末端菌属 Bacteroides和Alistipes过度增殖和血清LPS升高呈正相关。(3)与对照组比较,在失血性休克复苏24h时升结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在失血性休克复苏24h时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9)相对丰度显著增高,胃瘤球菌属(Ruminococcus_1)、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Ruminiclostridium_9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失血性休克复苏对乙状结肠段菌群微生物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大黄附子汤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粘膜菌群的影响:与失血性休克复苏24h组比较,大黄附子汤提升了升结肠段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并且有效的抑制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增殖。在属水平上大黄附子汤提升了胃瘤球菌属(Ruminococcus_1)的相对丰度,并且降低了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9)的相对丰度。
  结论:在本次研究中,一方面我们发现了失血性休克复苏在不同时间点对于各个肠段肠道菌群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试图解释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如何打破了宿主-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各个阶段的治疗制定更加优化的方案。这也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进一步的验证肠道菌群所形成的生物屏障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了大黄附子汤通过改变升结肠段肠粘膜菌群降低内源性感染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