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族链球菌感染及下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及妊娠结局影响
【6h】

B族链球菌感染及下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及妊娠结局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方法

三、结果

3.1 各种下生殖道感染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3.2 各种下生殖道感染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

3.3 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4 各种下生殖道感染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四、附录

五、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及下生殖道感染(Lower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的关系,并研究每种感染菌与母儿结局的影响,对此引起人们对于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围产期并发症,改善母儿结局。
  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有胎膜早破的孕妇共31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足月胎膜早破组(37-41周)共234例为A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28-36周+6)共83例为B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我院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孕妇(28-41周)32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别取宫颈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阴道分泌物行假丝酵母菌(VVC)、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TV)检查,取阴道及直肠拭子行B族链球菌(GBS)检查,统计分析各种病原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结果:
  (1)、研究组中GBS、VVC、BV、TV、宫颈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4.5%、21.5%、10.10%、5.7%、21.80%,对照组中GBS、VVC、BV、TV、宫颈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0%、14.70%、5.3%、2.5%、11.6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中GBS、VVC、BV、TV、宫颈细菌培养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8.1%、13.2%、5.6%、3.0%、13.70%,B组中GBS、VVC、BV、TV、宫颈细菌培养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32.5%、44.6%、22.90%、13.3%、44.60%,两组的结果相比,差异有较高统计学意义(P<0.01);
  (3)、研究组中的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早产、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病理性黄疸、HMD(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hyaline membrane disease)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则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4)、妊娠合并有GBS感染的孕妇较未感染的孕妇,妊娠结局相比,发生早产、羊水粪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HMD、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者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较高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于孕妇的产褥感染率,两组相比,差异则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孕妇有下生殖道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早产、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产褥感染的结局的数量较多,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的孕妇中,其中研究组中有69例阳性,对照组有37例阳性,两组中的主要细菌分布比例大致相同,其中大肠埃细菌(36.8%)占大部分比例,其次是B族链球菌(18.9%)、表皮葡萄球菌(16.0%)、粪肠球菌(10.3%)、金黄色葡萄球菌(6.6%)。
  结论:
  1、妊娠期合并有GBS的感染及下生殖道的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PPROM的影响更为突出;
  2、胎膜早破导致了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早产、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的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3、妊娠合并GBS的感染能导致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新生儿败血症、早产、新生儿窒息、肺炎、HMD、病理性黄疸,严重的危害了母儿结局;妊娠合并有下生殖道的感染的孕妇,亦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早产及产褥感染的不良结局;
  4、宫颈细菌感染是导致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以致引起围产儿一系列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GBS及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