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免T管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6h】

免T管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

2.应用器械

3.治疗方法

3.1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3.2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取石(LCBDE)+一期缝合

3.3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

3.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T管引流术

3.5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取石(LCBDE)+ENBD+一期缝合(三镜联合)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术前资料

2.治疗效果

3.住院费用

4、住院天数

5.并发症发生率

6.带管时间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免T管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中应用的意义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大小、最大结石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入院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带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免T管组(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内镜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4种方式)和留置T管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对五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大小、最大结石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入院总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5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通过五种不同治疗方式,最终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相关对症治疗后平稳出院。对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表明,五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量、入院总胆红素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胆总管内径及最大结石直径上不同治疗方式中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胆总管内径上经LTCBDE(Laparoscopic transeysti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组小于其余四组,其余四组无差异。在结石最大直径上,经LTCBDE取石组结石直径最小,均小于其他四组,经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组小于LCBDE(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组。五种不同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带管时间上,经LTCBDE取石(4.70±1.17天)组较LCBDE+T管引流组(6.53±2.41天)带管时间短,经EST取石组因无须留置腹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上,经EST取石组(10.63±3.43天)较LCBDE+T管引流组(13.33±4.81天)住院时间短。
  结论:免T管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优于T管组。其次胆总管内径及结石最大直径是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四种免T管术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EST无须留置腹腔引流管,在严格把握适应症以及尽可能减少术中乳头功能损伤的条件下,经EST取石在带管时间上具有可选择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