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和FasmRNA、Bcl-2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
【6h】

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和FasmRNA、Bcl-2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前言

实验一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形态改变、EOS凋亡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脾虚哮喘大鼠TGF-β、GM-CSF浓度的变化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脾虚哮喘大鼠Fas mRNA、Bcl-2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脾虚本质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综述四、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对FasmRNA、Bcl-2mRNA表达的影响及针刺足三里的调节作用,探讨脾虚对哮喘的影响及针刺在哮喘炎性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探索哮喘的有效防治方法,以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整体多层面、多靶点调节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探求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优化针灸取穴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脾虚本质的研究,并为哮喘的针灸临床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方法:通过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的模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培土生金理论,以脾虚哮喘和哮喘大鼠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刺足三里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BALF液中IGF-β、GM-CSF的浓度。以TUNEL法进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法进行肺组织中FasmRNA、Bcl-2mRNA的检测,并应用光镜对肺组织形态学进行病理观测。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表现为EOS计数值升高、EOS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EOS计数值显著升高(P<0.01);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中EOS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病理结果显示,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炎性浸润,两针刺组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炎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C)比较,脾虚哮喘组(A1)和哮喘组(B1),均表现为BALF中GM-CSF的浓度明显升高和FGF-β浓度的显著下降(P<0.01),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GM-CSF的浓度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GM-CSF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B1),哮喘针刺组(B2)TGF-β浓度的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表现为EOS的FasmRNA表达的明显减少和Bcl-2mRNA表达增多(P<0.01或P<0.05),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FasmRNA表达的减少,Bcl-2mRNA表达的增多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Bcl-2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Fas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各组大鼠BALF中的TGF-β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r=0.538,p<0.01),大鼠BALF中的GM-CSF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76,p<0.01),Bcl-2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r=-0.804,p<0.01)。 结论:脾虚状态下哮喘大鼠血液中嗜酸细胞的浓度明显增高,且与BALF中以及肺组织中嗜酸细胞的水平相一致。脾虚加重气道炎症反应是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的浓度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针刺足三里能促进哮喘大鼠BALF中低水平TGF-β浓度的增高,抑制GM-CSF浓度增高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促进哮喘大鼠EOS的凋亡;针刺足三里能使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低水平FasmRNA的表达增加,并促使Bcl-2mRNA的表达减少;针刺足三里能减轻模型大鼠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炎性浸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