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存在空间”向数字建筑实形的转化
【6h】

论“存在空间”向数字建筑实形的转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第2章: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境遇之转变

第3章:数字时代下人类行为与思维方式之转变

第4章:虚拟环境下存在空间的数字化演变

第5章:于数字建筑中看“存在空间”的物象化

结语:在运动与变化中

参考文献

后记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建筑形式的生成并不是凭空而来,它是建立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心理图式的基础之上,将内在感知外在化的结果。本文以舒尔茨的“存在空间”理论为蓝本,借助其精神主旨和组成结构来对照分析当前数字时代下建筑创作的原初依据,强调从“存在空间”物象化为建筑实形的因缘关联,并以数字建筑的具体形态特征来回应这种转化的关联性。内容上首先以人与环境的关系认知为出发点,阐述人类生存境遇的转变和基于此人类自身行为与思维方式的转变。继而将以上二者作为共同前提,从“存在空间”的组成要素——场所、路线、领域三方面剖析由数字信息技术建构的虚拟环境下的“存在空间”的特征演变。最后分析这种数字化之后的“存在空间”如何导致新的建筑形态的出现,即在数字建筑中看“存在空间”的物象化,并归纳总结数字建筑的形态特征以及主要生成机制与手段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