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稳定性研究
【6h】

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及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模型试验研究

1.2.2稳定性计算方法

1.2.3软黏土动力本构模型及本构积分算法

1.3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内容

2水平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2.1概述

2.2计算方法与数值实施

2.2.1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2.2 ABAQUS中材料非线性问题求解方法

2.2.3 ABAQUS中接触非线性问题求解方法

2.3吸力式沉箱抗拔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2.3.1吸力式沉箱有限元计算模型

2.3.2有限元模型的实验验证

2.3.2算例分析

2.3.3地基的非均质性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4大圆筒结构水平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2.4.1大圆筒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

2.4.2算例分析

2.4.3土的有效容重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4.4荷载作用点高度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4.5埋深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4.6软土地基强度的各向异性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4.7软土地基强度的非均质性对于承载力的影响

2.5结论

3水平承载力的极限分析上限解法

3.1极限分析上限解法

3.2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水平承载力的极限分析上限解法

3.2.1概述

3.2.2改进的失稳破坏模式

3.2.3改进的极限分析上限方法

3.2.4极限分析上限解法与有限元分析、极限平衡方法的对比

3.2.5变动参数对比计算与分析

3.3结论

4循环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4.1概述

4.2循环承载力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

4.2.1循环强度模型

4.2.2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

4.3浅基础下地基循环承载力分析

4.4桶形基础地基循环承载力分析

4.5大圆筒结构循环承载力分析

4.6埋深对于大圆筒结构循环承载力的影响

4.7荷载作用点高度对于大圆筒结构循环承载力的影响

4.8荷载循环次数对于大圆筒结构循环承载力的影响

4.9结论

5基于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及其数值实施

5.1概述

5.2 ABAQUS/STANDARD模块及子程序UMAT的工作原理

5.3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的积分算法

5.3.1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

5.3.2本构模型隐式积分算法

5.3.3本构模型隐式积分算法的数值实施

5.4单调加载条件下三轴试验数值模拟

5.5应变控制循环三轴试验数值模拟

5.6应力控制循环三轴试验数值模拟

5.7循环荷载作用历史对于软黏土不排水强度的影响

5.8结论

6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弹塑性有效应力有限元分析

6.1概述

6.2大圆筒防波堤有限元计算模型

6.3波高对于大圆筒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6.4界面接触效应对于大圆筒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6.5结论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创新点摘要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围绕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失稳模式与工作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探索,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下列方面: 1.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平台上,建立了单调加载条件下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采用先进的摩擦接触算法来模拟筒-土之间界面上的复杂力学行为,建立了考虑筒外界面与土体之间可能产生裂缝与不考虑筒外界面与土体之间的裂缝的两种有限元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筒内侧、筒底界面与临近土体之间的摩擦接触特性,克服了通常有限元分析中没有考虑筒外界面与土体之间可能产生裂缝或者没有考虑筒内侧界面与筒内土体界面上摩擦接触特性的缺点,较全面而合理地反映了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根据有限元分析,可以发现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失稳破坏机制为绕着泥面以下、筒底以上某点发生整体转动而倾覆破坏,这明显不同于传统的重力式结构或者桩基结构。根据破坏时筒土之间是否形成裂缝,将大圆筒结构失稳破坏机制分为单面破坏模式和双面破坏模式,在双面破坏模式中,筒前、筒后各有一个破坏楔体,而在单面破坏模式中,仅在筒前有一个被动破坏楔体。 2.在由有限元计算分析所得到的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失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圆筒结构水平承载力的改进三维极限分析上限解法。 根据有限元分析所得到的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失稳模式,在上限极限分析中对失稳破坏机制采用下述假定:大圆筒结构绕筒体内中轴线上某点发生刚体转动倾覆失稳,靠近泥面附近的浅层土体内形成潜在破坏楔体,而筒底部形成球形滑裂面,从而避免了Murff-Hamilton失稳机制中深层土体水平运动模式与整个体系旋转运动模式不协调的缺点。以此为基础,基于塑性极限分析原理,并考虑软土地基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效应,建立了一种改进的三维极限分析上限解法。根据加载过程中筒后主动侧土体与筒体之间界面的脱离或黏结等两种不同的接触状态,将可能的破坏机制划分为仅在筒前被动侧形成楔体破坏的单面破坏机制与在筒后主动侧和筒前被动侧均形成楔体破坏的双面破坏机制。将改进极限分析上限解法所得到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及旋转中心的深度与有限元分析、极限平衡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所建议的改进极限分析上限解法的合理性。进而通过变动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K0固结条件下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荷载作用点高度及界面摩擦折减系数δ等对于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土性参数等条件下,大圆筒结构归一化承载力随着长径比L/D的增加而增加。在软土地基的三轴拉伸抗剪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不考虑土的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效应时计算所得到的承载力可能偏高,这与有限元分析所得到的规律是一致的。在给定的土性参数及长径比参数等条件下,归一化承载力随着无量纲化荷载作用点高度Lp/D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大圆筒结构归一化承载力随着界面摩擦折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双面破坏模式下这利增加趋势比单而破坏模式更为明显,在δ=0.65时计算所得到的承载力与不考虑摩擦折减即界面完全粗糙δ=1情况相比,承载力的降低少于10﹪。 3.考虑到波浪循环荷载可能导致的软黏土海床或者地基发生强度弱化与刚度退化的循环软化效应,基于Andersen等所提出的软黏土循环强度概念,建议了非线性弹塑性一循环强度模型,并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等大型海洋结构物循环承载力的拟静力计算模块。通过计算表明:深埋式大圆筒结构地基在循环破坏时的失稳形态及地基中等效塑性应变的分布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破坏状态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循环失稳状态时,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旋转中心明显偏离了筒体中轴线,而向筒体受荷侧靠近,同时筒底部的滑动面不再是以大圆筒结构倾覆失稳时的旋转中心为球心的球面,而可能是个更为复杂的空间曲面。通过变动参数对比分析的初步研究表明,大圆筒结构的循环承载力与埋深、荷载作用点高度及荷载循环破坏次数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埋深及荷载循环破坏次数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荷载作用点高度时所得到的循环承载力与相应的极限承载力相比的降低程度基本上一致。 4.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用户子程序(UMAT)接口,通过二次开发,采用比较合理的隐式积分算法将Carter等提出的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嵌入ABAQUS/standard模块。 对于Carter等所建议的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探讨了相应的隐式积分算法,并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进行了数值实施。利用本文推导的隐式积分算法及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分别对于单调加载条件下和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土工三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单调加载条件下的土工试验,计算结果与ABAQUS自身含有的修正剑桥本构模型及Sheng等所建议的伴随误差控制的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所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对于算例中的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不排水三轴试验所得到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数值解与理论解非常接近。对于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土工试验,计算所得到的有效平均应力与加载次数之间的关系高于土工试验所得到的实测曲线,但是两者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且两者差异也在工程上土工动力计算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此表明,本文针对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所开发的隐式积分算法基本上是合理而有效的。 5.采用本文对于改进剑桥动力本构模型所开发的数值积分算法,在ABAQUS平台上建立了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在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有效应力分析模块。基于忽略土骨架和孔隙水的惯性效应的广义Biot固结理论的简化形式,针对波浪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建立了比较严密的有效应力计算力学模型,考察了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强度弱化与超孔隙水压力累积效应对于结构循环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波高较大时,大圆筒结构与地基耦合系统的循环位移较大,而残余变形相对较小;而当波高较小时,大圆筒结构与地基耦合系统的残余位移相对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