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权衡存款保险正负效应的逆周期式定价研究
【6h】

权衡存款保险正负效应的逆周期式定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存款保险相关主体

1.1.3 存款保险的正负效应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存款保险定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2.2 存款保险正负效应的研究进展

1.2.3 存款保险逆周期费率的研究进展

1.2.4 相关研究的主要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实证准备

2.1 引言

2.2 异质信念理论

2.2.1 异质信念的形成原因

2.2.2 基于异质信念的资产定价模型

2.3 前景理论

2.4 我国银行资产收益率与波动率的估计

2.5 本章小结

3 异质信念下存款保险的存款稳定效应测算

3.1 引言

3.2 存款稳定效应测算模型

3.2.1 模型的假设

3.2.2 对存款保险理赔情况分析

3.2.3 对资金持有者行为的分析

3.2.4 均衡的推导

3.2.5 存款保险稳定效应分析

3.3 模拟分析

3.3.1 参数的确定

3.3.2 基本模拟结果

3.3.3 敏感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存款保险风险传导抑制效应分析

4.1 引言

4.2 存款保险预期短缺风险抑制模型

4.2.1 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

4.2.2 预期短缺估计

4.2.3 存款保险风险传导抑制效应

4.3 实证/模拟分析

4.3.1 数据描述

4.3.2 各银行资产短缺风险的估计结果

4.3.3 存款保险的风险传导抑制效应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前景理论的存款保险风险激励效应分析

5.1 引言

5.2 存款保险风险激励效应模型

5.2.1 模型的假设

5.2.2 银行权益价值的推导

5.2.3 银行权益价值的前景值

5.2.4 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

5.2.5 购买存款保险前后银行风险变化的度量

5.3 模拟分析

5.3.1 参数的确定

5.3.2 模拟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考虑跨期系统风险的存款保险逆周期定价方法

6.1 引言

6.2 逆周期式存款保险定价模型

6.2.1 模型的假设

6.2.2 逆周期费率的推导

6.2.3 逆周期费率的估计方法

6.3 参数的确定

6.3.1 银行资产收益率与波动率的确定

6.3.2 敏感系数的确定

6.3.3 其他参数的确定

6.4 模拟分析

6.4.1 基本模拟结果

6.4.2 不同费率计算方法的比较

6.4.3 敏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权衡存款保险正负效应的定价方法

7.1 引言

7.2 权衡正负效应定价模型的构建

7.2.1 模型的假设

7.2.2 基于资产波动率调整的存款保险保费确定方法

7.2.3 监管机构、存款保险机构与银行间的博弈模型

7.2.4 博弈均衡的模拟方法

7.3 模拟分析

7.3.1 参数的确定

7.3.2 模拟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摘要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存款保险制度存在正负效应,诸如:在降低银行存款偿还风险的同时,可能激励银行产生“道德风险”行为;在提升存款人对金融系统信心的同时,可能降低存款人监督银行经营管理的动机;在抑制金融系统风险传导的同时,可能扭曲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机制。传统的以风险调整差别费率为依据的存款保险定价制度具有顺周期特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保险的正面效应,恶化了负面效应。因此权衡存款保险的正负效应,构建具有逆周期特点的中、长期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度量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产生的存款稳定效应。构建了存款人异质信念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稳定效应测算模型。首先刻画了具有异质信念的资金持有者的决策模式及正常经济形势下投保前后银行系统存款规模的变化,据此度量正常经济形势下存款保险的存款稳定效应;其次,计算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极端事件发生后银行系统的存款流失率,以二者之差度量极端事件发生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稳定效应。最后,为验证模型效果,对投保比例及其他各参数的若干变化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存款保险的稳定效应与投保比例正相关,经济形势越不稳定、银行系统信息透明度越高,存款保险的存款稳定效应越显著。
  (2)度量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危机期间风险传导的抑制效应。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以银行资产价值的预期短缺ES作为度量银行资产风险的指标,实证分析我国上市银行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并通过模拟分析计算购买存款保险前后银行间风险传导效应的变化,以此作为度量存款保险风险传导抑制效应的指标。基本结论包括:银行间的风险传导效应表现出了非对称性特点;不同银行发生的风险事件对银行系统总风险的影响不同,当风险事件冲击较大时,购买存款保险能够将银行间的风险传导效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存款保险的风险传导抑制效应与风险事件引起银行系统风险的变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3)度量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单个银行产生的风险激励效应。首先,基于存款保险的存款稳定效应的分析结果,度量了银行购买存款保险后增强抗冲击能力的程度;其次,运用前景理论,推导银行购买存款保险前后权益前景值的变化;进一步,根据银行增加信贷投资风险的边界条件,即保持投保前后银行权益价值的前景值不变,计算购买存款保险前后银行信贷资产波动率的变化;最后,模拟分析了2012年度存款保险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风险激励效应,结果显示:各银行对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偏估强化了其主观上对存款保险抵御风险效应的感知;存款保险制度对各银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激励效应,总体来看投保比例与风险激励效应呈正相关关系。
  (4)构建了跨期存款保险定价模型,据此给出了逆周期式存款保险定价方法。将影响银行资产价值的风险因素分解为系统性风险因素和银行特质风险因素,从而在跨期条件下将表征系统性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引入到存款保险费率厘定的模型中,进而得到了具有逆周期特点的存款保险费率厘定方法。通过实证和模拟分析,得到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8-2012年间跨期五年的存款保险费率,并就各年度费率均值和逆周期特点两个方面,与其他费率制定方法进行了比较,且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存款保险的基础费率与存款参保比例负相关,与逆周期系数正相关;逆周期存款保险费率具有一定的额外成本,且逆周期特征越显著,相应的额外成本也越高。
  (5)在逆周期式费率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监管部门、存款保险公司和银行为局中人,以存款保险各种正负效应为约束条件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博弈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研究存款保险相关条款及费率对三方利益的影响,进而确定包括费率逆周期系数、投保比例上下限、监管部门承诺的再融资额度等一系列参数的理想取值,意在维持存款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银行系统的短缺风险较小,在一定的参数设定情景下,给出了相应的模拟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