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栎精2,3-双加氧酶活化分子氧的生物模拟研究
【6h】

栎精2,3-双加氧酶活化分子氧的生物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加氧酶

1.3 双加氧酶系统中分子氧和底物的活化机理

1.4 栎精2,3-双加氧酶

1.5 栎精2,3-双加氧酶生物模拟研究概况

1.6 课题研究思路和构想

2 模型配合物[M11LOMe(OAc)]催化黄酮醇与O2的反应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导入给电子基的模型配体LOMeH的合成

2.2.4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M:Mn,Fe,Co,Ni,Cu)的合成

2.2.5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单晶培养与晶体结构的测定

2.2.6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催化黄酮醇与O2反应的动力学实验

2.2.7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催化黄酮醇与O2反应的产物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模型配体LOMeH和配合物[MⅡLOMe(OAc)]的设计合成

2.3.2 配合物1A、2A、5、3A、4A及2B的晶体结构

2.3.3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在溶液中的结构和性质表征

2.3.4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催化黄酮醇与O2的反应性研究

2.3.5 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催化黄酮醇与O2的反应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金属离子对2,3-QD酶-底物(ES)模型配合物与O2反应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M:Mn,Fe,Co,Ni,Cu)的合成

3.2.3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单晶培养与晶体结构的测定

3.2.4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与O2反应的动力学实验

3.2.5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与O2反应的产物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合物8、9、10及7A的晶体结构

3.3.2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

3.3.3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与O2的反应性研究

3.3.4 ES模型配合物[MⅡLOMe(fla)]与O2的反应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模型配体的电子效应对ES模型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构-效关系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导入吸电子基的模型配体LNO2H的合成

4.2.3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M:Co,Ni;R:Me,H,Br,NO2)的合成

4.2.4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单晶培养与晶体结构的测定

4.2.5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与O2反应的动力学实验

4.2.6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与O2反应的产物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R:H,Br,NO2)的晶体结构

4.3.2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

4.3.3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与O2的反应性研究

4.3.4 模型配合物[MⅡLR(fla)]与O2的反应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分子氧的活化和C-C键的选择性氧化断裂是当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栎精2,3-双加氧酶(Quercetin2,3-Dioxygenase简称2,3-QD)可活化利用“绿色”氧化剂分子氧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有机底物黄酮醇C-C键的开环氧化断裂反应并释放出CO,近年来2,3-QD的生物模拟引起了关注。本论文以弄清活性中心Glu羧基、金属离子及配体的电子效应对2,3-QD结构、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其构-效关系,催化反应机理和分子氧的活化机理为目的,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工作,具体如下:
  1.本论文设计、合成和表征了2个新的分子苯基侧臂邻位导入催化部位羧基,羧基的对位或间位导入不同取代基的3N-1-COOH(模拟2,3-QD活性中心金属离子3His-1Glu羧基的配位环境)的2,3-QD模型配体 LRH(R:OMe, NO2)(2-[(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4/5-methoxy/nitro-benzoic acid)。
  2.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5个)2,3-QD结构和功能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M: Mn,Fe,Co,Ni,Cu)和一系列(13个)酶-底物(ES)结构和功能模型配合物[MⅡLR(fla)](M: Mn,Fe,Co,Ni,Cu;R:OMe,Me,H, Br,NO2),并对模型配合物结构、光谱及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3.通过UV-vis原位监测的方法对模型配合物与底物黄铜醇和O2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并用LC-MS和HPLC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模型配合物均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酶反应活性,是很好的2,3-QD结构和功能模型。通过对模型配合物的比较研究,探讨了Glu羧基、金属离子及配体的电子效应对2,3-QD模型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构-效关系,催化反应机理和分子氧的活化机理,得出了如下重要的结果和结论:
  (1)羧基效应:2,3-QD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M: Mn, Fe,Co,Ni,Cu)和ES模型配合物[MⅡLR(fla)](M: Mn,Fe,Co,Ni,Cu;R:OMe,Me,H,Br, NO2)均较文献报道的其他配体内未导入羧基的模型配合物反应性高,且反应温度较低(30~100℃),证明了天然酶中Glu羧基的确是活性中心的一个催化部位。
  (2)金属离子效应:配体相同时,含不同金属离子的模型配合物的结构非常类似,但其反应性却明显不同,金属离子可通过调节配位黄酮醇的电子云密度来影响反应性,为解开2,3-QD金属辅因子的选择多样性之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3)配体的电子效应:金属离子相同时,模型配体内导入不同取代基的模型配合物的结构非常类似,但其反应性却明显不同,且其Hammett plot均呈很好的线性关系(ρ:-0.71~-0.75),该反应的速控步骤为亲电反应,为进一步弄清2,3-QD活性中心附近的二级氨基酸残基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4.通过对模型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性的系统的比较研究,首次探讨了其构-效关系。当配体内导入的取代基供电性越强,配位黄酮醇的B环和C环扭转角越小,底物黄酮醇的π→π*跃迁特征吸收峰的λmax越大,氧化电位Epa越负,反应性越高。配体取代基通过配位羧基、中心金属离子及配位黄酮醇内的共轭双键O(4)=C(27)-C(21)=C(22)这一“电子导管”(electron conduit)影响配位黄酮醇的构象和电子云密度,导致配合物反应性不同,为进一步弄清2,3-QD活性中心的结构和功能的构-效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5.通过对2,3-QD模型配合物[MⅡLOMe(OAc)]催化底物黄酮醇与O2的反应和ES模型配合物[MⅡLR(fla)]与O2的反应机理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虽然模型配合物的反应机理不尽相同,但其速控步骤均为底物黄酮醇fla-与O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生成黄酮醇自由基fl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我们所设计合成的模型配合物较已报道的模型物相比,不仅在结构上更接近于2,3-QD活性中心结构,而且其反应性最高,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模型物中最优化的结构和功能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