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
【6h】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基本矛盾思想

2.1.2 列宁制度“渐变”思想

2.1.3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

2.2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2.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现实需要

2.2.2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2.2.3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2.3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3.1 孕育与萌芽时期

2.3.2 形成与发展时期

2.3.3 成熟与完善时期

3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3.1.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3.1.2 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相区别

3.1.3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2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3.2.1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3.2.2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4 实现共同富裕

3.3 改革的主要内容

3.3.1 经济体制改革

3.3.2 政治体制改革

3.3.3 文化体制改革

3.4 改革的策略

3.4.1 渐进性改革策略

3.4.2 协调性改革策略

3.4.3 实践性检验策略

3.3.4 权威性领导策略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

4.1 要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

4.1.1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束缚

4.1.2 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

4.2 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4.2.1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改革具体体制的统一

4.2.2 绝不走老路、邪路

4.3 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策略

4.3.1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

4.3.2 坚持党的权威领导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统一

4.3.3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实际提出来的,并指导中国改革取得成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系统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讲话为基础,以新时期国际国内“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首先,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历史条件和历程。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基本矛盾思想、列宁制度“渐变”思想和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现实需要、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发展历程包括孕育与萌芽、形成与发展、成熟与完善三个时期。其次,构建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方向和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方法策略的思想体系框架。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相区别以及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观点构成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策略包括渐进性改革、协调性改革、实践性检验以及权威性领导。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阐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即我们要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改革具体体制的统一,不走老路、邪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策略,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坚持党的权威性领导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