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研究
【6h】

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

1.2.2旅游机场及特征研究

1.2.3交通条件优劣评价研究

1.2.4研究评述

1.3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与框架

1.3.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旅游机场

2.1.2交通优势度

2.2理论基础

2.2.1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2.2.2旅游机场识别的理论基础

2.2.3旅游空间学说

2.2.4 “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的耦合关系

2.3本章小结

3旅游机场识别及特性分析

3.1基于航空客运流视角的旅游机场定量识别

3.1.1识别思路与过程

3.1.2方法与数据来源

3.1.3识别过程与结果

3.2旅游机场概念特征与时空分布特性

3.2.1旅游机场概念特征

3.2.2旅游机场的时空分布特性

3.3本章小结

4 “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关系的测度方法

4.1分析思路与框架

4.2系统影响要素与指标选取

4.2.1指标选取原则

4.2.2旅游机场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

4.2.3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3方法选择

4.4系统关联分析模型构建

4.5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4.5.1耦合度

4.5.2协调状态

4.6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以川滇地区为例

5.1研究区域概述及评价

5.1.1旅游资源禀赋

5.1.2发展现状评价

5.2系统关联分析

5.3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分析

5.3.1耦合度分析

5.3.2协调状态分析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6.1.1旅游机场识别与特征分析主要结论

6.1.2 “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关系测度方法主要结论

6.1.3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6.2发展建议

6.3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4研究局限与展望

6.4.1 旅游机场的定量识别方法仍需完善

6.4.2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细化

6.4.3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区域尚需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开始追求更加舒适和高效的出行方式,旅游者的航空需求不断提升,是否建有机场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城市或者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旅游者航空需求和支线机场建设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出现了大批旅游城市机场甚至旅游景区机场。旅游机场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大重要举措,并正在逐步成为解决部分优质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差问题的关键。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促进旅游发展的机场建设建议。相对于旅游机场的快速崛起及与旅游业互动关系的日益凸显,关于旅游机场的相关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研究十分匮乏。 由此,本文将研究聚焦在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上,拟解决的问题有:如何识别旅游机场?耦合关系如何测度?以及“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的关联关系、耦合度与协调状态如何?为此,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基于航空客运流的外部性特征,对旅游机场进行了定量化识别,并对旅游机场的概念特征与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世界城市网络测度的方法,基于航空客运流的外部性特征,构建了旅游机场识别的理论过程。累计识别出旅游机场21个,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机场的概念特征与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2003-2015年旅游机场数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旅游业已经成为影响旅游机场建设的主要原因;旅游机场分布呈现以云南、四川为核心的“V”字形空间结构,空间集中性显著,川滇地区是旅游机场分布的典型区域。 其次,对“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关系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基于交通优势度概念,从“量”、“质”、“势”三个方面,建立了包括4个指标的旅游机场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效应、规模效应、关联效应三个方面,通过指标的海选与筛选,建立了包括9个指标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相互作用的双向视角框架下,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构建了“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关系模型,微观层面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系统内部要素、指标间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并根据关联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对要素、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评价,同时通过比较关联度的大小提取系统关联的主要要素。宏观层面上,在关联度的基础上计算系统耦合度,分析两个子系统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2)模型对子系统自我发展系数与系统协调系数进行求解,以检测行为变量是否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以及行为变量与影响变量之间的协调状态。 最后,以川滇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不同区域“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状态与要素关联关系差异性的存在,本文选择区域位置、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较为相似的旅游机场分布典型区域——川滇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川滇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经济和旅游机场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的“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耦合关系模型,对川滇地区“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的关联关系、耦合度以及协调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川滇地区“旅游机场-旅游业”系统协调状态良好,两个子系统间相互推动作用显著,旅游业对旅游机场的推动更加明显;与旅游机场子系统关联度最大的是旅游业的规模效应,而在旅游机场子系统中,机场干线影响度与旅游业子系统的关联度最大;旅游景区数量是影响旅游机场布局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 作者

    付帼;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旅游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武春友;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旅游业; 机场; 耦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