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策略的研究
【6h】

美国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策略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1章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概述

1.1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概述

1.2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1.2.1从我国国内经济制度和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有下列四点主要原因

1.2.2国际和各国反倾销立法和实践方面,有下列三方面主要原因

1.2.3来自美国国内经贸发展的自身原因

1.3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后果分析

1.4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律依据分析

1.4.1《WTO反倾销协议》

1.4.2美国反倾销法律

1.4.3美国反倾销法的主要特点

1.4.4美国反倾销案法定调查时间表

1.5美国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

第二章美国对华反倾销所适用的法律规定

2.1美国对华反倾销中正常价值的确定

2.1.1美国的市场导向行业测试法

2.1.2美国的生产要素法

2.2美国对华反倾销中损害的确定

2.2.1国内产业的确定

2.2.2实质性损害

2.2.3实质性损害威胁

2.2.4阻碍新产业的建立

2.2.5累积评估

2.3美国对华反倾销中因果关系的确定

2.4美国对华反倾销中所适用的其他法律规定

2.5美国对华反倾销中征收不同税率

第3章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执法程序

3.1美国负责“反倾销”的机构

3.2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提起

3.3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裁定与审查

3.3.1初裁和临时措施

3.3.2调查的终止或中止

3.3.3核查和终裁

3.3.4行政复审

3.3.5司法审查

3.4通过中美双方自行协商救济的措施

3.5征收反倾销税的制度

3.6价格承诺与中止协议

3.7 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美反倾销争端

第4章 我国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策略研究

4.1我国政府部门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4.1.1减少和取消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4.1.2促进企业产品的成本要素和产品定价以市场为基准

4.1.3通过政府交涉以争取我国产品的公平待遇

4.1.4我国反倾销立法与司法方面的措施

4.1.5国家级反倾销运行机制

4.1.6改革和完善我国外贸体制

4.2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4.2.1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主动提价

4.2.2积极应对反倾销

4.2.3与律师及进口商密切配合

4.2.4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中的实地核查

4.2.5其他应对措施

第五章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1948年关贸总协定生效至1999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反倾销案件4100件.1990年以来使用该手段愈加频繁,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中0国出口的糖精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中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但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将中国的出口商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由于国外频繁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实施反倾销措施,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的甚至退出市场,中国企业遭受的损失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国外反倾销给中国出口产品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亿美元以上.在未来可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外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2003年美国当局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总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而其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金额已则高达其总额的92%.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资料看,中国已成为美国反倾销的10个主要目标国家之一.而且,自从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后,截至2003年11月,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的首要目标.中国政府和企业为此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干扰了中国对美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中国经济战略的稳步实施.鉴于中国面临的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美国反倾销法律法规的研究.该文通过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与原因、法律依据的分析,通过对美国对华反倾销实践中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认定、对中国产品是否构成倾销的认定、对产品倾销与因果关系的认定和其反倾销中的执行程序等技术性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国政府和部门、企业及行业协会应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希望该文能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