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比较研究
【6h】

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引 言

第1章 信托的基本理论

1.1信托的定义分析

1.1.1英美法系对信托的定义

1.1.2大陆法系对信托的定义

1.1.3《海牙信托公约》对信托的定义

1.1.4我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

1.1.5小结

1.2信托的基本法律观念

1.2.1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

1.2.2信托财产独立性

1.2.3信托责任的有限性

1.2.4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第2章 英美法系信托的双重所有权

2.1信托双重所有权产生的法律环境

2.1.1重所有权的理论基础

2.1.2双重所有权的法律基础

2.2信托双重所有权的形成过程

2.2.1古老的用益设计

2.2.2信托的产生

2.2.3信托的发展

2.3信托双重所有权性质分析

2.3.1受托人普通法上的所有权

2.3.2受益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

第3章 大陆法系和国际公约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规定

3.1大陆法系对双重所有权的解释

3.1.1物权——债权说

3.1.2法主体性说

3.1.3物权债权并存说

3.1.4代理人说

3.1.5财产权机能区分说

3.1.6小结:所有权失灵现象

3.2两大法系财产权理论比较分析

3.2.1财产权理念形成的背景差异

3.2.2两大法系财产权的理论差异

3.2.3小结

3.3大陆法系国家解决所有权归属的模式

3.3.1委托人地位的变化

3.3.2日韩立法模式

3.3.3魁北克式立法模式

3.3.4苏格兰的立法模式

3.3.5法国尚未成功的尝试

3.3.6 小结

3.4国际公约的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

3.4.1《海牙信托公约》的产生背景

3.4.2《海牙信托公约》的规定

3.4.3《海牙信托公约》评析

第4章 我国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探索

4.1我国现有立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规定

4.1.1委托人所有权说

4.1.2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均对信托财产享有所有权

4.1.3所有权归属模糊说

4.2我国现有立法评析

4.2.1受托人处理信托缺乏依据

4.2.2实际运行的困难

4.3对我国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探讨

4.3.1法的价值目标

4.3.2法的价值目标的特性

4.3.3信托的价值理念

4.3.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 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人类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就是进行财产的转移与管理,并寻求更有效的制度设计,这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之一。”信托就是这样一种提供长期规划、极富弹性空间的财产转移与管理的模式。正是由于信托在财产转移和管理等方面的这些独特的功能,使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大陆法系国家纷纷承认和引入信托制度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信托制度毕竟是大陆法系法律制度变迁中的一个舶来品,信托的移植必然要经历艰难的本土化过程,而在这一本土化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解决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本文将古今中外各种信托制度纳入研究对象,运用概念分析、价值分析、史学考察和比较法分析等方法,力求对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有一个深入和清醒的认识。 本文从信托的基本理论出发,综合介绍英美法系信托财产所有权产生的法律环境和信托双重所有权的形成过程,并运用英美法系的财产权理论对受托人普通法上的所有权和受益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两大法系财产权理论形成的背景差异和理论差异,揭示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理论无法圆满解释信托双重所有权的原因。并进一步综述大陆法系各国在解决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上的不同模式及《海牙信托公约》产生的背景、规定和对《海牙信托公约》的评析。法学研究是面向实践的,中国的法学研究应以满足中国的实践需求为己任。有鉴于此,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对我国信托立法的分析,搜集我国现有信托立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规定,客观评析我国现有信托立法的利弊,并借助法理学“法的价值的多元性”、“法的价值的有序性”和效率原则理论,提出将信托财产所有权授予受托人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