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政府规制的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综合治理研究
【6h】

基于政府规制的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综合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外促进内河航运政策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船舶超载的相关概念

2.1.1 长江干线航区级别划分

2.1.2 船舶超载概念

2.1.3 严重超载船舶判定标准

2.2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2.2.1 政府规制理论

2.2.2 设租与寻租

2.2.3 服务型政府

第3章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治理的现状

3.1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治理取得的成绩

3.2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现状分析

3.2.1 超载较为普遍

3.2.2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主要形式

3.2.3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运输的危害

3.3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运输的成因分析

3.3.1 融资成本过高

3.3.2 经营成本过高

3.3.3 长江航运运力过剩

3.3.4 船员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诚信意识淡薄

3.3.5 船舶检验执法等存在寻租空间

3.4 长江干线船舶超载治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3.4.1 海事管理体制不同致使治理实效不一

3.4.2 海事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制约了对超载运输的常态管理

3.4.3 海事管理权限限制

3.4.4 船舶逃避抗拒执法方式层出不穷

3.4.5 船型多且机型复杂

3.4.6 高利贷绑架

第4章 国内外治理船舶超载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治理船舶超载的经验借鉴

4.1.1 行政处罚

4.1.2 国内治理船舶超载的主要形式

4.1.3 国内其它相关经验借鉴

4.2 国外治理超载的经验借鉴

4.2.1 国外治理车辆超载的经验借鉴

4.2.2 国外促进内河航运的经验借鉴

4.2.3 国外其它相关经验借鉴

第5章 综合治理长江干线船舶超载运输对策

5.1 降低长江航运融资成本

5.1.1 着力降低长江航运的融资成本

5.1.2 发放长江内河船舶燃油专项补贴

5.1.3 统一船舶港务费

5.1.4 着力降低长江航运船舶综合营运税赋

5.2 加强长江航运市场准入管理

5.3 推广长江干线标准化船型

5.4 整合执法资源

5.4.1 实行长江流域综合执法

5.4.2 出台"长江法"

5.4.3 监管体制改革

5.4.4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5.4.5 推行网格化管理

5.5 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

5.6 加大装备投入

5.6.1 推广安装AIS

5.6.2 推广"海事通"的应用

5.6.3 完善GIS、CCTV、VTS应用

5.6.4 加大海巡艇和监管基地建设

5.7 完善海事信息管理

5.7.1 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和船员数据库

5.7.2 加快推行船舶识别号

5.8 惩治航运监管领域腐败

5.8.1 利用海事通实时取证防止人情干扰执法

5.8.2 推行政务公开

5.9 加大船舶超载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5.9.1 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

5.9.2 加大巡航巡查力度

5.9.3 统一执法标准和规范自由裁量

5.9.4 完善行政强制手段

5.9.5 完善船舶协查机制

5.10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江是我国水上交通事故的重灾区,事故总数约占全国的50%~75%,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有船舶超载引起的。由于船舶超载引发的自沉、人员伤亡事故频发,长江干线水域船舶违章超载已成为目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涉及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导致恶性无序竞争、运价低迷、油价飙涨、海事监管体制等诸多因素,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现象较为严重。
  船舶超载治理一直是长江水上安全监管的难点,虽经多年专项整治和长效治理,但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始终达不到根治的目的。仅凭海事管理机构靠行政手段,无法根本治理水上超载,整合长江执法资源,加强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已成为长江干线反船舶超载运输的研究的新的方向。
  本文以政府规制理论为主线,在对国内外治理船舶(车辆)超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的存在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治理的难点等方面对长江干线船舶超载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长江航运准入、税费政策、干线船型种类、海事人员装备、海事信息化建设、水上执法资源整合、惩治航运领域腐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以实现对长江干线船舶超载运输的综合治理目的,预防和减少因船舶超载引发险情或事故的发生,保障长江航运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为完善船舶超载综合治理,提高职能部门反船舶超载能力,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