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渤海海域关键区域船舶航行安全分析
【6h】

渤海海域关键区域船舶航行安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渤海海域关键区域船舶航行安全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船舶航行安全研究状况

1.3 国内对渤海海域航行安全的研究状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渤海海域航行环境及渤海海域关键区

2.1 渤海海域航行环境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水文概况

2.1.3 气象概况

2.1.4 相关交通规则及设施概况

2.1.5 船舶交通状况、通航密度

2.2 渤海海域关键区域

第3章 渤海海域关键区域航行安全的相关因素

3.1 船舶因素

3.1.1 操纵性能

3.1.2 船舶大小

3.1.3 设备仪表

3.1.4 船龄

3.1.5 稳性因素

3.2 环境因素

3.2.1 地理因素

3.2.2 气象因素

3.2.3 水文因素

3.2.4 船舶交通状况、通航密度

3.2.5 交通规则

3.2.6 安全设施

第4章 航行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海上交通系统的灰色特征

4.2 海上航行安全评价层次结构

4.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4.3.1 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

4.3.2 获取各因素权重

4.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测

4.4 基于狄色系统理论的模型

4.4.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4.4.2 确定航行安全评价灰类

4.4.3 获取航行安全评价各指标的白化权函数

4.4.4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4.4.5 综合评价

第5章 评价模型的校验与应用

5.1 关键区实船校验

5.1.1 对“祥龙8号”轮航经渤海关键区域5区的检验

5.1.2 对荣翔3轮航经渤海关键区域8区的检验

5.2 对比试验

5.3 模型检验结论

第6章 对航行安全管理的建议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上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风险较大的行业,安全工作始终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环渤海区域港口群也迅猛发展,港口吞吐能力增加,渤海海域交通运输量剧增,通航密度加大,交通状况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多也逐渐复杂,在航船舶由于常常会遇到较大的风流和海浪,叠加值班人员对水深地理判断不当,会给船舶带来一定的威胁。
   航行于渤海海域的不同区域安全程度是不相同的。安全状况相对不良的区域的安全性往往会成为决定整个航次的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称之为关键区域。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渤海海域的地理、水文气象、船舶交通状况、通航密度特点等航行环境,建立了在渤海海域航行的9个关键区域。为了正确把握关键区的安全状况,分析了渤海海域的航行环境及影响航行安全的相关因素。结合船舶运输安全学、海上交通工程学的理论以及航海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对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归纳,认真筛选评价指标,建立了包含操纵性能、稳性、设备、船舶交通状况、水文、气象等11个指标的三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指标对航行安全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白化权函数;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在渤海海域评估船舶航行安全的量化评价模型;对该模型做了实船航行状况的校验测试,并进行每次只调整稳性因素或气象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模型的适用性和对稳性及气象因素的灵敏度是令人满意的。模型的建立为判断船舶航行安全状态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为航运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船长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最后,本文结合渤海海域的船舶运输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船舶安全管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