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海商法》托运人法律制度之完善
【6h】

我国《海商法》托运人法律制度之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托运人的定义及历史演变

(一) 托运人的定义

1. 国外立法下托运人的定义

2. 我国《海商法》下托运人的定义

(二) 托运人定义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实践中托运人问题现状分析

(一) 托运人认定的现状

(二) 托运人认定困难的原因

1. 我国《海商法》移植的不成熟

2. 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规定的不足

3. 托运人与提单持有人之间的关系

(三) 现有托运人识别的主要方式

1. 实际交付货物

2. 根据合同成立要件

3. 依据提单记载

三、解决我国托运人问题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对策

(一) 优化托运人法律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海上运输的发展

2. 有利于实际纠纷的解决

(二) 解决托运人法律制度缺陷的具体对策

1. 明确《海商法》与《合同法》的关系

2. 准确界定两类托运人的法律地位

3. 明确两类托运人的权利

4. 完善两类托运人的义务

5. 平衡两类托运人的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海上货物运输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颁布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实践中日益凸显。我国《海商法》中关于托运人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为制定时的不成熟,在实践中也带来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海商法》规定了两类托运人的定义,形成了海上货物运输关系中可能存在两类托运人的局面,但这两类托运人的权利义务在我国《海商法》中并没有明确界定。这也是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及航运界的重要难题之一。确立托运人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中的地位,进而明确其权利、义务和责任,这对于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和促进航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如何确定缔约托运人和发货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平衡两者的义务及责任,也势必成为未来我国《海商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如何完善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法律制度分三部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见解。
  第一部分明确了托运人的概念及相关权利义务制度确立的背景,并因此回顾了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中托运人相关法律制度,分析了托运人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的相关规定。
  第二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实践中托运人认定困难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相关规定的缺陷,并结合我国《海商法》制定的相关背景,阐述了存在缺陷的内在原因。
  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阐明了如何完善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法律制度。提出应当通过准确定位海商法相关规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明确了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的制度与我国民商法中相关概念的关系。最后更进一步从我国实践出发研究了应当如何理解我国《海商法》所调整的两类托运人,论述了我国《海商法》中两类托运人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及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制度中关于托运人法律制度提出了一定的立法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