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研究
【6h】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形成的社会背景

2.1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古希腊时期的分工思想

2.1.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思想

2.1.3 空想社会主义的分工思想

2.2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2.1 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2.2.2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佣关系的日趋紧张

第3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3.1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劳动分工的内涵

3.1.2 劳动分工与交换

3.1.3 劳动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

3.1.4 劳动分工与私有制

3.1.5 劳动分工与异化

3.1.6 劳动分工与人的发展

3.2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基本特征

3.2.1 基于社会现实的实践性

3.2.2 伴随社会发展的历史性

3.2.3 促进劳动生产的辩证性

第4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价值意蕴

4.1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劳动分工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4.1.2 劳动分工思想为西方传统分工思想的扬弃

4.1.3 劳动分工思想是对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逻辑线索

4.2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现实意义

4.2.1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4.2.2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3 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与全球化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分工是人类的活动形式,它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广义上讲,分工指的是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伴随着人的劳动而存在。人类社会中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有分工,劳动分工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支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因此,全面深入分析研究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有助于解决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处理好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问题,只有处理好劳动分工问题,才能使得人们的能力最大程度发挥,提升人类幸福度,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尽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社会内部分工及企业内部分工正不断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制约,人们的职业依然存在着地域、城乡及行业高低的差别,为了得到更高利润,大多数人们依然进行着非自愿的劳动分工行为。所以,只有以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作为指导,对现阶段中国人们所处于的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改变其困境做出相应对策,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学者研究劳动分工的理论成果,最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分工形成的理论渊源以及社会背景;第三部分主要从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相关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所产生的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论述了劳动分工思想的价值意蕴;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价值中劳动分工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传统分工思想的扬弃和对现代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现实价值中劳动分工思想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与全球化的发展相结合来体现其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