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防治的研究
【6h】

利用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防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2.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分离株的筛选

3.绿僵菌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的测定

4.绿僵菌与化学药剂相容性的测定

5.绿僵菌侵染和姬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关系

6.椰心叶甲的野外防治试验

7.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外来入侵生物椰心叶甲是亚太地区棕榈科植物的毁灭性害虫。本文就利用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分离株的筛选;绿僵菌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的测定;绿僵菌与化学药剂的相容性的测定;绿僵菌侵染和姬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关系;椰心叶甲的野外防治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采集的7个菌株经鉴定均为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萨氏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前期差异不显著,后期Mhu菌株生长速率明显比其他几株菌要高;在菌株间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致病率,有M09菌株和Mhu菌株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由此筛选出优良菌株M09和Mhu进行继代培养的研究,以获得适用于大量生产应用的菌株。在进行5代连续培养后结果表明菌株M09稳定性较好。 (2)根据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死亡率的测定并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但是对各龄期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对1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对成虫和5龄幼虫致病力较弱;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拟合良好,各致死浓度显然是时间的参数,即达到同一致死水平的时间越长,所需的菌液浓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同等致死水平下,致死时间随绿僵菌菌液处理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寄主植物对绿僵菌的致病力有影响,致病力大小顺序为蒲葵>大王椰>国王椰>椰子;绿僵菌对不同寄主上的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致死时间分别与寄主植物和浓度相关,在三个浓度下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7.2d-.9d、5.0-.7d和4.8-.7d。 (3)对6种农药常规使用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对绿僵菌菌落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绿僵菌生长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虫单的抑制作用最弱与绿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其次亚致死浓度作用5d后和作用10d后的抑制率低于均5%,亚致死浓度作用5d后的抑制率为15%,10d后降到5.90%,表明杀虫单与绿僵菌有较好的相容性。 低剂量杀虫单与绿僵菌配成混合剂作用于椰心叶甲成虫致死率明显要比单独用绿僵菌效果好:混和亚致死浓度杀虫单的绿僵菌液致死率为93.33%、致死中时为5.3d;混和次亚致死浓度杀虫单的绿僵菌液致死率为81.11%,致死中时为6.6d;绿僵菌菌液单独使用的致死率为75.56%;致死中时为7.4d。 (4)绿僵菌侵染与姬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姬小蜂和绿僵菌共同作用于椰心叶甲时,对绿僵菌的侵染率和姬小蜂的寄生率都有影响,如果先使用了寄生蜂处理再施用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死率会有提高;寄生蜂与绿僵菌两者相互间并不会有直接的伤害作用,而可能存在营养的争夺,谁对椰心叶甲的作用占优势谁的作用就表现较好。 (5)绿僵菌水剂、绿僵菌与杀虫单的混合剂都表现对椰心叶甲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混合剂效果要比水剂好:绿僵菌水剂28d后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6.48%和88.44%;绿僵菌混合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相对防效分别为:100%和97.77%。同一剂型处理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相对防效也是不同的,对幼虫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对成虫的防治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