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农药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
【6h】

三种农药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农药废水处理

1.1.1农药及其分类

1.1.2农药生产废水的组成及特点

1.1.3现有农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2水解酸化处理技术

1.2.1水解酸化处理原理

1.2.2水解酸化工艺的优缺点

1.2.3影响水解酸化的因素及水解酸化运行条件的控制

1.3BIOFOR滤池处理技术

1.3.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1.3.2曝气生物滤池

1.3.3国内外研究进展

1.3.4影响BIOFOR滤池的因素及运行条件的控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2.1课题来源

2.2研究内容

2.3废水特点及水质指标

2.4废水处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及治理方案的确定

2.5监测项目及方法

第三章 预处理效果及分析

3.1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沉淀预处理

3.1.1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沉淀预处理工艺介绍

3.1.2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沉淀预处理中试效果及分析

3.1.3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沉淀预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及分析

3.2灭多威生产废水热解预处理

3.2.1灭多威生产废水热解预处理工艺介绍

3.2.2灭多威生产废水热解预处理中试效果及分析

3.2.3灭多威生产废水热解预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及分析

3.3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碱解预处理

3.3.1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碱解预处理工艺介绍

3.3.2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碱解预处理中试效果及分析

3.3.3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碱解预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及分析

3.4汇合废水氧化处理

3.4.1汇合废水氧化处理工艺介绍

3.4.2汇合废水氧化处理中试效果及分析

3.4.3汇合废水氧化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及分析

第四章 综合废水水解酸化处理运行效果及分析

4.1水解酸化中试效果及分析

4.2水解酸化启动

4.2.1污泥接种

4.2.2水解酸化工程启动

4.3水解酸化工程运行

4.3.1COD去除效率

4.3.2SS去除效率

4.3.3色度去除效率

4.3.4pH值变化

4.4水解酸化动力学模型

4.4.1水解酸化动力学模型

4.4.2动力学模型参数求解

4.5沉淀池工程运行效果及分析

4.5.1COD去除效率

4.5.2SS去除效率

第五章 综合废水好氧处理运行效果及分析

5.1BIOFOR滤池中试效果及分析

5.2BIOFOR滤池启动

5.2.1BIOFOR滤池填料

5.2.2BIOFOR滤池填料挂膜

5.3BIOFOR滤池工程运行

5.3.1COD去除效率

5.3.2SS去除效率

5.3.3色度去除效率

5.3.4pH值变化

5.3.5BIOFOR滤池反冲洗

第六章 结论与问题

6.1结论

6.2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由于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对其的处理一直是环境工作的难点。而农药生产废水由于成分复杂、毒性大,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典型代表,对农药生产废水的治理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江西某农药厂甲基硫菌灵、灭多威和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废水水质为: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pH=3~4、COD为6500~10500mg/L、SS为160mg/L、BOD为1600mg/L;灭多威生产废水pH=6~7、COD为81000~110000mg/L、SS为280mg/L、BOD为2800mg/L;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pH=1~2、COD为2000~3200mg/L、SS为160mg/L、BOD为1600mg/L。根据其高浓度、高盐度、高毒性等特点,采用物化预处理+生化法组合处理的工艺路线处理该废水。该废水处理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设计预处理工艺,以保证生化处理的有效进行。 在预处理工艺中,以氯化铜化学沉淀法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沉淀后废水COD从6500~10500mg/L降至2800~5000mg/L;以热解法处理灭多威生产废水,热解后废水COD从81000~110000mg/L降至32000~58000mg/L;以碱解法处理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碱解后废水COD从2000~3200mg/L降至900~1500mg/L;三股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汇合至一起,采用Fenton试剂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后废水COD从1200~5600mg/L降至600~3700mg/L。 经过以上预处理后,农药生产废水的生化性能得以改善,由于废水的盐分高,将其稀释至可生化的盐浓度,经生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目前,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提供借鉴,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