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形态的解析及更新——以江西部分地区典型为例
【6h】

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形态的解析及更新——以江西部分地区典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意义和背景

1.1.1研究的意义

1.1.2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范围、方法与框架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论文的研究范围

1.2.3本文研究方法

1.2.4本论文框架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形态的构成分析

2.1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功能

2.1.1物质功能

2.1.2社会交往功能

2.1.3文化功能

2.1.4信息传达的功能

2.2影响聚落街巷形态构成的传统因素

2.2.1文化因素

2.2.2自然因素

2.2.3鄱阳湖流域历史因素

2.2.4社会因素

2.3传统聚落街巷类型

2.4街巷分级、尺度与空间围合

小结:

第三章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构件

3.1传统聚落街巷空间构件的功能

3.1.1构件自身功能

3.1.2展示空间特色,以及人们的民间习俗

3.1.3标识空间以及体现人的精神

3.1.4装饰,美化村落公共空间环境

3.2.街巷的入口空间及其构件

3.3街巷的节点空间及其构件

3.3.1街巷交叉节点

3.3.2街巷与功能构件的节点空间

3.4 街巷线状空间界面及其构件

3.4.1侧界面—墙及其构件

3.4.2底界面—铺地及排水系统

3.4.3其它构件:

3.5实例三:棠阴镇街巷围合界面及特色构件

3.6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及构件与人的行为关系

3.6.1人在街巷空间的行为特征

3.6.2构件对行为的促进作用

小结:

第四章 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更新——以罗田村街巷空间为例

4.1聚落街巷生成过程

4.1.1罗田村条件状况

4.1.2聚落街巷生成过程

4.2 前街的界面分析

4.2.1前街侧界面与构件

4.2.2 街巷的底界面与排水系统

4.3前街街巷的空间围合分析

4.4历史古村镇街巷空间保护在详细规划的原则

4.4.1街巷空间保护原则

4.4.2街巷空间及其构件保护与整治方式确定

4.5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更新的原则

4.5.1罗田街巷空间与构件现存问题

4.5.2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更新的原则

4.6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及构件的设计方法

4.6.1对街巷空间及构件文脉特征的认识和继承

4.6.2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及构件的设计方法

4.7对罗田街巷空间及构件更新

4.7.1“起”——“双村口”

4.7.2—1“承”——“寿康井”与“添灯亭”

4.7.2—2“承”——村中小绿化及构件

4.7.3. “转”—“古樟树下”文化

4.7.4.“合”

小结:

5.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传统聚落集建筑、环境、传统文化于一体;选址、布局、建设既考虑了物质要素,亦注重精神需求,传统聚落建设依山傍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传统聚落建筑考究、风貌统一、布局自然,体现出较高的设计创作水平,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根据中央要求,各地方政府都在加紧进行试点村镇的规划建设。传统聚落是中国普遍而典型的传统民居聚落,是人和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往往难以适应人们对现代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保护与使用的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 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传统聚落的街巷空间的更新,这项研究的是当下中国“三农问题”一部分。本文试图从建筑学和村落规划的角度,依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探讨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形态在其演变过程中进行可持续性模式的更新方法。 第一章,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目的和方法、研究的范围及其特征等方面总体的介绍本研究课题。 第二章,分析影响传统聚落街巷空间形态的因素,对道路骨架类型、分级、尺度进行分析。 第三章,分析从街巷空间的构件要素的功能,构件类型及街巷空间和构件与人的行为关系。 第四章,以罗田村为例分析其街巷空间及其构件特色,及以更新为目的,提出更新的思路及手法,通过对地域文脉的认识,以完善街巷空间序列为目的,对该村的街巷空间及其构件进行更新设计,建设宜居的、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