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
【6h】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

1.1.2 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动态及评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经济收敛的文献综述

2.1 区域经济收敛的理论基础

2.1.1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区域经济收敛

2.1.2 新增长理论与区域经济收敛

2.2 经济收敛的有关概念、类型及分析方法

2.2.1 经济收敛的主要概念

2.2.2 经济收敛的主要类型

2.2.3 检验收敛的主要方法

2.3 国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综述

2.4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综述

第3章 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及变化特征

3.1 经济收敛的经典模型

3.1.1 σ-收敛

3.1.2 β-收敛

3.1.3 俱乐部收敛

3.2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3.2.1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3.2.2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

3.2.3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3.3 从省级层面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

3.3.1 σ-收敛检验

3.3.2 β-绝对收敛检验

3.3.3 β-条件收敛检验及区域调控启示

3.4 从地级层面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

3.4.1 σ-收敛检验

3.4.2 俱乐部收敛检验

3.5 区域经济收敛变化特征

第4章 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要素调控

4.1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

4.1.1 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

4.1.2 中国及五大区域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的实证分析

4.1.3 本节结论

4.2 生产要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变动的影响

4.3 生产要素的调控及启示

4.3.1 物质投入对区域经济的调控

4.3.2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调控

4.3.3 要素调控启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区域经济收敛结论

5.2 区域经济收敛的宏观调控启示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地市名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依据不平衡发展理论,我国区域差距逐渐扩大,影响社会稳定。倡导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中国发展中的主题。本文将探寻区域经济收敛变化新规律,提出准确的区域政策性建议。本文核心部分有两个内容:
   一是关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分析。从五大区域重新审视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情况,从省地两个层面分别检验区域经济收敛,探寻区域经济收敛变化特征。收敛特征是阶段性波动:(1)1984-2008年、1984-1990年、2000-2008年收敛存在存在绝对收敛,1990-2000年发散。虽1990-2008年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加入控制变量如政府因素、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化水平、人口、区位条件等后可以促进全国条件收敛;(2)1992-2000年各区域均形成了俱乐部收敛,在1992-2008年间东部、东北、中部、西南形成了俱乐部收敛,在2000年后东部、东北、西南地区形成了俱乐部收敛。
   二是关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调控。重点从要素对收敛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β-条件收敛分析,得出调控收敛的重要启示: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资本投入力度;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