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通南北,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内陆腹地,其资源储备比较丰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资源经济环境承载产业和集聚人口的能力较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区域。既要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又要保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因此,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为了验证二者之间相互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自然资源纳入生产函数,分别与“资源尾效”模型和“全要素生产”模型相结合,对中部地区二十年(1988-2009年)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和协整检验,通过回归模拟,分别测算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带来的“尾效”和“贡献”值;再通过因果检验,验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因果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求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部六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因为自然资源有限性而带来的隐性的限制作用,自然资源尾效普遍存在于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中。各省的自然资源的增长尾效分别为,山西省0.012398,安徽省0.002339,江西省0.001283,河南省0.013567,湖北省0.007519,湖南省0.007389。(2)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生产要素贡献中自然资源发挥的作用次于资本和人力资源,但是也发挥了15%的贡献度;从结构上看六省自然资源生产率要素结构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的特点,其中90%的资源贡献来源于能源资源。(3)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受资源弹性影响,弹性高的资源如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受经济影响大,弹性小的资源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受经济影响小或不受其影响。
   通过对上述分析,最后针对中部经济资源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中部各省要积极发挥“实践基地”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资源保护,杜绝资源浪费;提高区内科技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增长;促进中东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