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6h】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通常污染严重的水生态系统,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往往相对简单,功能会部分丧失。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可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的受干扰程度与健康状况。因此,通过对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水体受污染的程度,掌握赣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构建赣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体系与评价标准,并最终评价赣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人类科学合理开发赣江流域提供科学依据,并可对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地及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供科技支撑。
   本文研究依托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赣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与技术示范”课题(2008ZX07526-008-01),首次对赣江流域底栖动物进行系统的生态学研究,主要探讨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以及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为今后赣江流域污染防治与治理,以及河流生态系统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赣江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线形动物4大类,包括27科73种,分别隶属于蛭纲、寡毛纲、多毛纲、软甲纲、昆虫纲、腹足纲、瓣鳃纲和线虫纲,三个水情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软体动物均占优势。其中丰水期18科44种;枯水期20科44种;平水期采集到20科48种。丰水期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枯水期优势种为淡水壳菜;平水期优势种为河蚬。敏感指示种包括中华新米虾、钩虾、沼虾、放逸短沟蜷、蜉蝣、箭蜒、淡水壳菜等9种,表明赣江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赣江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研究表明:刮食者和滤食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收集者,捕食者、撕食者次之。通过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空间动态的分析得出,各功能摄食类群能够反映空间序列上各资源位点的生态特征,其分布特征明显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
   (3)基于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赣江流域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丰水期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位、流域经纬度、流速、水柱重金属Pb、Zn及硫化物,影响底栖动物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域经纬度、Cr6+、水柱重金属Pb、Zn、粪大肠杆菌、硫化物以及水柱中Cu;枯水期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域经纬度、水位、F-、水柱Zn及流速,影响底栖动物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域纬度、水柱Zn、挥发酚、水柱Cu及BOD5。从而得出底栖动物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都很高,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密度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都很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