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在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
【6h】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在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的特点。
   方法:40例(60只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显微镜下并根据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特定部位结膜切口行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时测裸眼视力,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Index,OSDI)、泪膜四项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地形图分别记录:中心平均屈光度(Km)及散光值和离角膜中央3mm、3.Smm、4mm和4.5mm半径光学区,放射方向于0°、90°、180°和270°即角膜上:Sup、下:Inf、鼻:Nas、颞:Ternp4个子午线)的角膜偏心率(分别计为Se3、Se3.5、Se4、Se4.5,Ie3、Ie3.5、Ie4、Ie4.5,Ne3、Ne3.5、Ne4、Ne4.5,Te3、Te3.5、Te4、Te4.5)、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表面变异指数(ISV),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及高度离心指数(IHD)。
   结果:术前两组角膜中心平均屈光度、散光值、角膜表明不规则指数、角膜周边偏心率、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FL、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第2周时两组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SV、IHA、IVA、IHD等参数:A组术后1w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2w与术前、B组术后1w、2w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Se3、Se3.5、Se4、Se4.5,Ie3、Ie3.5、Ie4、Ie4.5,Ne3、Ne3.5、Ne4、Ne4.5.Te3、Te3.5、Te4、Te4.5等参数:两组术后1w、2w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显微斜视矫正术对术后角膜散光影响小,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可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几乎无影响,为斜视手术结膜切口的选择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