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6h】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形态学变化,肠粘膜上皮内BrdU、Ki67免疫反应阳性增殖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的规律,肠绒毛及肠腺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了解γ射线照射后肠道的损伤程度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系的增殖状态,从而探讨射线照射对肠道上皮增殖细胞的影响,肠道上皮增殖细胞在肠黏膜损伤及修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肠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雄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Gy、8Gy、15Gy照射组四组。以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制作动物模型,各组分别在1天,3天,5天称重并处死小鼠。各小鼠处死前2个小时腹腔注射BrdU(120mg/kg体重)。取空肠、回肠、结肠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后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空肠、回肠肠绒毛高度和肠腺深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BrdU、Ki67阳性细胞及β-catenin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拍照后进行相关体视学分析,测算各肠段粘膜上皮内BrdU、Ki67阳性细胞的数密度;肠绒毛及肠腺β-caten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用统计软件SPSS17.0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
   结果:1.8Gy、15Gy中、高剂量γ射线照射可致小鼠精神不振,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15 Gy照射后4天内受照射小鼠全部死亡。
   2.不同剂量照射后小鼠肠黏膜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程度可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其中15Gy照射组3天损伤最为严重,4Gy、8Gy第3天肠道损伤明显,至第5天损伤有所恢复。回肠段损伤比其他肠段严重。形态测量学显示,受γ射线照射后,绒毛变矮,肠腺变浅。
   3.正常情况下,BrdU阳性细胞的数密度回肠>空肠>结肠;受γ射线照射后,各肠段BrdU阳性细胞的数密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在照射后的第1天,低剂量照射便可见明显降低,各剂量组各部位(除结肠4Gy组外)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随照射后时间延长,4Gy组和8Gy组各部位BrdU阳性细胞的数密度逐渐回升,5天时4Gy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15Gy组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4.正常情况下,Ki67阳性细胞数密度绒毛>肠腺,回肠绒毛>空肠绒毛,空肠肠腺>结肠肠腺>回肠肠腺;受γ射线照射后,各肠段绒毛和/或肠腺Ki67阳性细胞的数密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对肠腺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绒毛的影响程度;照射后1天的数据比较,低剂量照射Ki67阳性细胞的数密度便明显降低,各剂量组各部位(除回肠肠腺外)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随照射后时间延长,4Gy组和8Gy组各部位Ki67阳性细胞的数密度逐渐回升,5天时4Gy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15Gy组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肠绒毛和肠腺Ki67阳性细胞数密度与绒毛高度和肠腺深度呈正相关。
   5.正常小鼠肠腺β-catenin可表达于上皮细胞胞膜、胞质和细胞核,照射组仅位于胞膜、胞质,细胞核没有表达。正常情况下,β-catenin的平均光密度肠腺>绒毛,空肠绒毛>回肠绒毛,空肠肠腺>回肠肠腺>结肠肠腺;各肠段绒毛和/或肠腺β-catenin平均光密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对肠腺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绒毛的影响程度,以照射后1天最明显(均P<0.01),随照射后时间延长,4Gy组和8Gy组各部位β-catenin平均光密度逐渐回升,4Gy组5天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15Gy组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结论:1.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可引起小鼠肠粘膜不同程度损伤,即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
   2.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肠腺BrdU,肠腺、肠绒毛Ki67阳性细胞数量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表明照射可影响肠道细胞增殖。肠道增殖细胞的数量与肠绒毛高度和肠腺深度变化呈正相关。
   3.小剂量和中剂量丫射线照射后,随时间延长肠道损伤、肠上皮增殖细胞的数量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可逐渐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