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鄱阳湖区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研究
【6h】

鄱阳湖区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在鄱阳湖区采样,对鄱阳湖主航道和五河入湖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分布特征探讨有机质碳、氮来源,同时对其和与之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初步探讨。通过上述研究,对水体鄱阳湖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分布特征、有机质来源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结论如下:
   1、鄱阳湖主航道悬浮颗粒物中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24.91‰~25.79‰、-25.88‰~-26.91‰,枯水期较丰水期正;而δ15N分布范围较大,枯水期为6.35‰~10.55%。,丰水期为4.20‰~19.69‰,丰水期较枯水期大,空间分布趋势则基本一致,C/N比值分布范围枯水期为8.62~9.67,丰水期为8.1~10.54,丰水期较枯水期高,丰水期空间变化较枯水期明显。
   2、主航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范围较大,为-12.56‰~-25.66‰,且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增大;δ15N分布范围为3.51‰~6.26‰,分布范围较小,空间分布趋势与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相似;C/N比值为8.97~24.01,上游与下游值较大,中游地区较小。
   3、五河入湖口区悬浮颗粒物中δ13C在同一水文期空间变化小,变化范围分别为-25.22‰~27.79‰,26.02‰~28.07‰;丰水期不同河流δ15N空间变化较枯水期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87‰~17.49‰、2.12‰~8.75‰;C/N比值时空变化特征不是很明显。表层沉积物δ13C变化范围为-19.55‰~-24.79‰,δ15N为2.85‰~4.64‰,C/N为10.09~16.78,空间变化皆不显著。
   4、主航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来自于C3植物,枯水期和丰水期有机质氮源均主要为水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中上游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氮主要来自土壤,下游区主要源于藻类。
   5、赣江南支入湖口悬浮颗粒物有机碳、氮主要源于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的混合体,枯水期与丰水期类似;赣江北支枯、丰水期则均表现为水生植物的输入;抚河和信江流域入湖口区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有机碳均来自于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的混合体,有机氮表现为陆源输入;饶河流域有机质碳、氮主要来源于渔业养殖排泄物,修水流域入湖口表现为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贡献。五河流域入湖口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氮主要源于陆源有机质。
   6、主航道δ13C与叶绿素a、悬浮颗粒物浓度均未有显著的相关性,δ15N与硝氮、亚硝氮呈显著正相关,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碳、氮同位素无显著相关性。五河入湖口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碳、氮同位素与环境影响因子的显著性不明显,反映了多种影响因子综合作用。五河入湖口区悬浮颗粒物有机质中δ15N与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δ13C、C/N比值均呈显著相关,有机质来源基本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