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栓弹力图联合比浊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的比较
【6h】

血栓弹力图联合比浊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试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室仪器及试剂

2.3 标本采集

2.4 比浊法检验步骤

2.5 血栓弹力图检验步骤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3.2.1 LTA和TEG两种检测结果的构成比

3.2.2 LTA与TEG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3.3.3 两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总体组患者LTA与TEG结果的相关情况

4.2 高血脂组与正常血脂组患者LTA与TEG结果的相关情况

4.3 高血脂组中各亚组患者LTA与TEG结果的相关情况

4.4 两检测方法相关性现状

4.5 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展开▼

摘要

背景:指南中指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抗栓治疗的主要方式。然而研究显示,即使严格按照指南推荐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心肌缺血事件。说明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反应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实现抗血小板治疗的个体化。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凝血、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中通常用血小板聚集率来评价。在冠心病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比浊法(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目前是临床和研究中使用最多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方法,也被称之为金标准,应用原理是在通过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RP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通过加入诱导剂,促进血小板发生聚集,根据两者透光度的改变计算血小板聚集率。然而该法尚存在许多不足,如需血量大、重复性差、影响因素多等。因此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及研究工作的需求,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作为一种新型的床旁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方法,运用血液凝固血块牵拉力的原理,具有LTA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TEG与LTA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目的:比较和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比浊法(LTA)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中的相关程度和一致性。
  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了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海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排除肝肾功能受损、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病变、脑部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患者,共纳入95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64±9.13岁。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分为高血脂组(胆固醇CHOL>5.1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0mmol/L)与正常血脂组(胆固醇CHOL≤5.18mmol/L且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mmol/L且甘油三酯TG≤1.70mmol/L),高血脂组病人55人,男性4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93±8.95岁;正常血脂组病人39人,男性3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72±9.27岁;然后每组再根据是否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冠心病劳力+自发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型)分为ACS组和非ACS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等)。高血脂ACS组(25例),高血脂非ACS组(30例);正常血脂ACS组(21例),正常血脂非ACS组(18例)。所有患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肝素管(绿盖)和3.8%枸橼酸钠的管(蓝盖)中,一小时内送到我院检验科分别进行TEG及LTA检测。使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数据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构成比分布差异性使用X2检验检测;使用单因素的直线相关性分析两变量的相关性;使用Kappa进行TEG和LTA的一致性分析,P<0.05表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1)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总体组LTA法结果为(38.82±17.81)%,TEG法为(33.65±14.77)mm;高血脂组LTA法结果为(34.80±18.20)%,TEG法为(33.37±14.87)mm;正常血脂组LTA法结果为(34.20±20.85)%,TEG法为(34.53±14.82)mm;高血脂ACS组LTA法结果为(35.29-19.88)%,TEG法为(34.63-17.02)mm;高血脂非ACS组LTA法结果为(34.39±17.02)%,TEG法为(32.32±13.02)mm;正常血脂ACS组LTA法结果为(36.16±10.91)%,TEG法为(35.01±14.73)mm;正常血脂非ACS组LTA法结果为(31.93±21.15)%,TEG法为(33.97±15.33) mm。
  (2)各组中TEG和LTA检测结果比较:
  1) TEG与LTA两检测结果构成比:根据TEG和LTA两方法检测结果各划分了四个百分位区间(0-25%、25%-50%、50-75%和75%-100%)。各组LTA和TEG检测结果百分位区间构成比分布卡方检验得出P>0.05,无明显差异。
  2) TEG与LTA两检测结果相关性:全体病人两种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弱(r=0.364,P<0.05),为非高度线性相关(r<0.7)。正常血脂组检测结果TEG及LTA两检测结果不具有相关性(P>0.05);其ACS、非ACS亚组也都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血脂组相关性分析得出TEG和LTA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且相关程度较好(r=0.66),但仍为非高度线性相关(r<0.7);其中高血脂ACS组相比高血脂非ACS组相关性更好(r=0.760 vs.r=0.476,P<0.05),为高度线性相关(r>0.7),从散点图中可反映出;而高血脂非ACS组相关性一般,为非高度线性相关(r<0.7)。
  3) TEG与LTA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总体组、高血脂组、高血脂ACS组和高血脂非ACS组以上各组中两检测方法都具有一致性(k值分别为0.25、0.44、0.50和0.39; P<0.05),其中高血脂组和高血脂ACS组一致性强度为中度(0.41≤K≤0.60),总体组和高血脂非ACS组的两检测一致性较弱(0.21≤K≤0.4)。正常血脂组、正常血脂ACS组、正常血脂非ACS组中两检测方法不具有一致性(k值分别为0、0.14、-0.157;P>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两检测方法在冠心病患者中不具备良好的相关性,两检测的一致性也较弱.特别是在正常血脂组的患者中,两者没有相关性。然而在高血脂患者中相关性较好,特别是高血脂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相关性很好。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方法仅在高血脂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中具有可比性,然而在正常血脂和/或慢性冠脉病的患者中相关性较差或者没有相关性,因此在这类患者中不建议该两种方法比较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