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及防治路径研究
【6h】

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及防治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文献综述

1.3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重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类型及特点

2.1 村干部的界定

2.2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类型

2.2.1 政治违法违纪类

2.2.2 经济违法违纪类

2.2.3 生活违法违纪类

2.3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特点

2.3.1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分布特点

2.3.2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体特点

2.3.3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手段特点

2.4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危害

第3章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根源探析

3.1 违法违纪根源的理论探析

3.1.1 违法违纪的基础理论

3.1.2 违法违纪的本质根源

3.2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内在根源

3.2.1 村干部自身素质问题

3.2.2 管理体制问题

3.2.3 运行机制问题

3.3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外在根源

3.3.1 群众制约乏力

3.3.2 上级监督不力

3.3.3 第三方监督空白

第4章 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的路径选择和分析

4.1 防治的基本原则

4.1.1 以人为本——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基本理念

4.1.2 从严治理——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基本要求

4.1.3 源头预防——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关键措施

4.1.4 总结经验——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根本途径

4.2 防治路径选择分析

4.2.1 注重事前预防

4.2.2 强化事中控制

4.2.3 严抓事后惩治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为新中国的一项伟大创举的村民自治在中国实施已超过20余年,在取得骄傲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近年来,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的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已然成为了国家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于我国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乃至国家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在政治、经济、生活三大领域的表现进行分类及对其特点的阐述,重点展开了对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出现的内外因分析。内在根源包括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管理体制缺陷、运行机制弊端;外在根源包括群众制约乏力,上级监督不力,第三方监督空白。以此为基础,在以人为本、从严治理、源头预防、总结经验的防治原则指导下,提出建立“时时有监督,事事有监督”的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全过程防治体系。这种防治体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事前预防阶段主要通过村干部素质培养和制度保障的方式进行;在事中控制阶段主要通过群众、上级和第三方的广泛参与来达到监督的目的;在事后严惩阶段,通过严厉惩治违法违纪村干部达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
   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希望通过以上的建议,找到一条有效防治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的道路,为村民自治的发展,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