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通信网数字化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h】

基于GIS的通信网数字化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网络数字化应急通信系统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通信网络应急通信

1.1.2 通信网络应急通信数字化的范畴

1.1.3 GIS在通信网络数字化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1.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目标

1.2.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2.2 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1.2.3 系统建设的目标

1.3 本文的组织

第2章 系统概述

2.1 系统需求概述

2.2 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

2.2.1 系统设计原则

2.2.2 系统设计思想

2.3 系统整体设计

2.4 系统技术路线

2.4.1 系统地理信息平台

2.4.2 系统数据库平台

2.4.3 系统体系结构

2.4.4 系统开发方式

2.5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划分

2.6 系统运行环境

2.6.1 系统硬件环境

2.6.2 系统软件环境

2.7 系统主要类及继承关系

第3章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的重要概念

3.1.1 建表基本概念

3.1.2 Oracle中的LOB

3.1.3 Oracle的SQL*LOADER

3.2 数据表建立的依据

3.2.1 建表基本原则

3.2.2 属性与位置信息分离管理

3.2.3 属性信息的分层管理

3.3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的数据表建立

3.3.1 建库脚本的编写

3.3.2 数据表结构及表间关系

3.4 数据库连接方式

3.4.1 VC++连接数据库的方式

3.4.2 系统的数据库连接方式

第4章 系统的显示输出

4.1 图形显示窗口的设计与实现

4.1.1 ARCGIS对地理信息的管理

4.1.2 系统采用的显示方式

4.2 导航窗口的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主界面展示

第5章 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

5.1 地理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5.1.1 地理信息数字化管理方式

5.1.2 实现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5.2 应急专题网络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5.2.1 应急专题网络资源数字化管理方式

5.2.2 实现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5.3 应急通信预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5.3.1 应急通信预案数字化管理方式

5.3.2 实现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1.1 系统的特点

6.1.2 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6.2 系统的发展前景

6.3 本人的收获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这些年,我国通信网络有了很大的调整,网络的规模逐渐变大,结构也逐渐复杂,如何提高通信网络的营运的能力,保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归一化管理所有制造商的设备,并在网络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应急预案执行性与操作性辅助决策从而有效地进行通信本地网通信系统的管理,特别是应急通信的保障力度,已经成为通信公司密切关注并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形式下,通信有限公司提出了“通信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急通信业务”项目,即本系统的项目来源。本系统将使用新的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处理和管理维护,以提高工作效率,以详尽地掌握区域内的通信网络资料,从而使本地网通信系统资源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程序化的道路,并完全发挥本地网通信设备的作用,准确且准时地为不同用户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
  本系统以传送网(传输网、接入网)为基础,把原来分离的专业网资源综合起来,实现本地网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地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专题网络资源数字化管理和应急通信预案数字化管理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急专题网络资源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地理信息完备地管理之上,而有效的应急预案管理更需要以完整地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为基础。可以说从地理信息到应急预案,数字化程度层层加深。通过这些基本功能,系统有机地将地理信息、通信资源和应急预案综合管理起来,从而实现应急通信最基本的数字化管理。
  系统以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的建立为系统建设的基础。其中地理信息平台主要用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包括大部分地理信息的录入、编辑和整理。而数据库管理平台则主要保存系统的属性数据,以及从地理信息平台中提取出的部分空间数据。此外,应急通信所涉及到的所有文档也能过数据库平台被有效地管理起来。
  本文从课题的名称入手,研究了通信网络应急通信数字化的范畴以及GIS在通信网络数字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整个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及主要模块划分进行了概述。本文的重点内容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显示输出方式以及基本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为对应第三章——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的连接方式,第四章——系统的显示输出和第五章——系统基本功能实现。第六章是文章的总结展望部分,归纳了本系统的特点及发展前景,并对本人在系统设计开发中的收获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