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贫困范式转换与政府扶贫政策新定位——以江西农村扶贫工作为例
【6h】

反贫困范式转换与政府扶贫政策新定位——以江西农村扶贫工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理解

1.2.1 贫困及反贫困的内涵及分类

1.2.2 中国贫困人口及测量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反贫困理论范式转换的制度分析

2.1 国外贫困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

2.2 我国贫困治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3 贫困理论对政府扶贫政策的影响

2.3.1 从贫困政策分析

2.3.2 从反贫困模式比较分析

2.4 国内外扶贫政策比较分析

2.4.1 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策略

2.4.2 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措施

2.5 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5.1 通过立法保障维护贫困群体的基本权益

2.5.2 通过构建服务体系促进扶贫措施对贫困群体的影响

2.5.3 建立分类救助制度有效维护社会公正

2.5.4 通过网络建构实施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3章 江西农村贫困的特征及反贫困绩效分析

3.1 江西农村贫困的现状

3.1.1 江西农村贫困的特点

3.1.2 江西农村贫困发生原因的定性分析

3.2 江西的农村扶贫政策分析

3.3 江西农村贫困因素与反贫困绩效分析

3.3.1 多因素分析模型建立

3.3.2 收入增长多因素回归分析

3.3.3 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4章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困境及原因分析(以江西为例)

4.1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模式

4.1.1 开发式反贫困模式

4.1.2 小额信贷反贫困模式

4.1.3 异地开发反贫困模式

4.1.4 定点帮扶对口反贫困模式

4.2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困境及原因分析

4.2.1 传统反贫困政策的路径依赖

4.2.2 政策安排的缺失

4.2.3 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及资源分配格局的弱势

4.2.4 意愿反贫困制度供给与现实反贫困制度供给的差异

第5章 反贫困政策反思及政府扶贫政策新定位

5.1 中国政府扶贫政策的历史回顾

5.1.1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5.1.2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5.1.3 1993年至今

5.2 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反思

5.2.1 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反贫困政策的缺陷

5.2.2 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反贫困政策的缺陷

5.2.3 贫困主体对扶贫模式参与度不够

5.2.4 瞄准目标存在偏差

5.2.5 对贫困人口收入再分配的关注不够

5.2.6 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其他问题

5.3 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新定位

5.3.1 建立反贫困的联动机制

5.3.2 建设中国的反贫困政策的制度保障

5.3.3 充分发挥反贫困范式转换的政策作用

5.3.5 逐渐实现由政策性反贫困向制度性反贫困的体制性转变

5.4 对江西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5.4.1 开发式扶贫继续加强

5.4.2 优化扶贫对象瞄准方式

5.4.3 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扶贫投资结构

5.4.4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

5.4.5 提高农村居民对扶贫开发的参与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贫困既然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那么反贫困就是政府重要的工作之一。政府必须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做出反贫困的保障机制和制度安排。
  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中国农村积贫积困的状况,导致了长期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过多的困境。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在三十年的改革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通过由政府主导的扶贫事业,实施了开发式扶贫,集中解决了贫困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反贫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较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正确道路。
  但是,在中国式反贫困实践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返贫困的严重危机。近年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增长,凸显出当前反贫困模式缺陷及政府扶贫政策的不足。由于政府扶贫政策没能适应新的反贫困需求,加之传统的反贫困模式产生的路径依赖,使得急需改变的反贫困模式还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阻碍着反贫困目标的实现。
  江西农村是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的贫困典型,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甚至国家政策等条件的差异,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继续反贫困任务更具艰巨性和长期性。
  本文通过中国农村反贫困范式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探讨,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以江西为例,对江西农村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对政府宏观扶贫政策和反贫困模式进行了评估,对贫困人口的困境进行了微观分析,丰富了对贫困的监测手段,并提出了政府在反贫困政策中的新定位。试图探寻出中部农村反贫困的新模式及反贫困新战略的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以江西为代表的中部农村更有效的反贫困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