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6h】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第 1 章 引言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冠状动脉介入术

2.2.2 临床相关情况定义

2.3 统计学分析

第 3 章 结果

3.1 入选患者总体情况

3.1.1 入院患者的基线资料

3.1.2 入院患者的临床用药

3.1.3 入选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围手术期事件

3.2 两组患者的基线与结果

3.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3.2.2 两组患者的事件结果

3.3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 4 章 讨论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 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区分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1.经医院系统资料库中调取入选年份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选取入院时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去除符合剔除标准的患者,按着统一调查表格,输入最终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如一般情况、合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支架数、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等,连续入选符合要求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310例。处理24小时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组 Cx43mRNA含量的改变。
  2.根据术前超敏 C反应蛋白是否超过参考值,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统计两组各自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前者指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后者指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三度房室阻滞、窦性停搏等)、低血压休克、新发心力衰竭、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出现心绞痛较前频发或加重等。
  结果:
  1.310例入选患者人群,平均年龄62.34±9.65岁,其中男性236例(76.1%),女性74例(23.9%)。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例255例(82.3%)、糖尿病病47例(15.2%)、高胆固醇血症病例69例(22.2%)。辅助检查资料方面,心电图示有缺血性改变病例245例(79.0%)、超敏 C反应升高病例128例(41.3%)。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及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调脂药物治疗。冠脉造影方面,三支血管病变病例50例(16.1%)、两支病变177例(57.1%)、单支病变83例(26.8%),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66枚。不良事件方面,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共1例(0.3%),反映疗效性指标的不良事事件共46例(14.8%)。
  2.在安全性指标上,超敏 C反应蛋白升高组与正常组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 C反应蛋白、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1.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以男性多见,心电图多有缺血性改变,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占多数。
  2.在安全性指标即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上超敏 C反应蛋白分组间并无差异,但在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