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率期货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6h】

利率期货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部分 利率期货会计的理论问题

一、利率期货的定义及特点

(一)利率期货的定义

(二)利率期货的特点

二、利率期货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利率期货会计定义及分类

(二)利率期货会计目标

(三)利率期货会计对象

三、利率期货对传统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冲击

(一)对确认的冲击

(二)对计量的冲击

本章注释:

第二部分 利率期货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国际比较

一、各国利率期货会计相关规范简介

(一)FASB相关规范简介

(二)IASC相关规范简介

(三)ASB相关规范简介

(四)中国相关规范简介

二、相关准则的国际差异及原因分析

(一)国际差异及分析

(二)差异原因分析

本章注释:

第三部分 我国利率期货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利率期货市场环境现状

(一)利率期货交易回顾

(二)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条件逐步成熟

二、我国利率期货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

(一)实务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我国利率期货会计的实施

一、我国利率期货会计存在问题的解决

(一)修正相关会计业务规定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二、新准则在利率期货会计中的应用

(一)利率期货的确认

(二)利率期货的计量

(三)利率期货套期会计的核算

本章注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金融自由化、石油危机等事件的强烈冲击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风险随之增加,金融创新突飞猛进,利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急剧扩大、品种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复杂,从而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时机逐渐成熟,尤其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更加表明了对利率期货会计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利率期货是指合约双方同意在约定的未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长短期信用工具的可转让协议。由于利率期货具有的跨期交易、杠杆性、虚拟性、高风险性等特性,使得其核算理论与传统理论不同,利率期货的确认、计量分为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终止确认,且对其的计价只能采用公允价值的计价模式,从而对整个会计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利率期货的金融学概念出发,简单阐述了利率期货的产生、定义及特点,以说明其与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的不同,结合利率期货会计的目标、对象等基本理论,从而得出利率期货会计必然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冲击的结论。进而对相关的确认、计量理论进行简要论述,以作为利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同时说明了该准则的特殊性、复杂性。通过对FASB、IASC、ASB和中国利率期货会计的相关规范的简介可知,目前利率期货会计的相关准则主要有两类,分别由FASB和IASC颁布,因此本文主要对此二类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利率期货会计实务的现状,得出如何解决我国利率期货会计实施中的问题的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建立了一个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新思路,即通过对FASB和IASC制定的利率期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利率期货会计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应通过“买入利率期货合约”、“应付利率期货合约款”和“卖出利率期货合约”、“应收利率期货合约款”四个科目来核算利率期货合约资产、负债等,利率期货的计量应采用金融学对利率期货的定价公式计算入账价值、设置“利率期货投资损益”科目来核算利率期货持仓、平仓损益;同时,对三种套期关系对应的利率期货业务进行分析举例;最后,提出今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乃至金融工具会计的四个发展趋势。 本文研究局限之处是对利率期货转移、转移后的继续涉入,对嵌入利率期货等问题没有涉及,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