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不同诊断方法对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对比研究
【6h】

超声不同诊断方法对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影像学检查仪器

2.3 图像分析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受检者一般临床资料

3.2 LVNC组:UCG与CMR测值比较

3.3 LVNC组:UCG与CMR诊断受累节段数的比较

3.4 LVNC组参数相关性

3.5 三组受检者的超声新指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LVNC组临床特点和超声漏误诊分析

4.2 超声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4.3 LVNC组参数相关性分析

4.4 超声新指标对LVNC的诊断价值

4.5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影像学技术在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不同方法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准确性,研究超声新指标对LVNC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超声对LVNC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2月经我院临床和心脏核磁共振(CMR)共同确诊为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患者30例,研究对照组为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5例,健康志愿者25例。
  2、采集LVN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图像,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分别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致密化心肌厚度(C),并计算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之比(NC/C);CMR于舒张末期测算NC/C值;对比UCG不同时相测值,对UCG与CMR的NC/C值进行比较,统计对比UCG和CMR诊断的受累节段数。
  3、统计LVNC的好发节段,并分析LVEF与NC/C值及受累节段数的相关性。
  4、采集三组受检者的UCG图像,于舒张末期测量最厚节段室壁的整层厚度(W,即NC+C)、基底段前间隔厚度(AS),计算W/AS值,分别比较LVNC组与DCM组、正常对照组的参数差异;将三组受检者的W/AS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W/AS对LVNC的最佳诊断临界点;并分析UCG的W/AS值与CMR的NC/C值的相关性。
  结果:
  1、30例LVNC患者,26例(86.7%)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25例(83.3%)有心电图异常。UCG诊断26例(86.7%),漏诊3例皆为心功能正常患者,1例误诊为DCM。
  2、LVNC患者UCG收缩末期NC值与舒张末期N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C值及NC/C值与舒张末期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G收缩末期NC/C值与CM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G舒张末期NC/C值与CMR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超声采用收缩末期NC/C≥2.0的标准诊断受累节段数时,与CMR结果一致性欠佳(Kappa值0.389),UCG与CMR对左心室中间段前侧壁,心尖段前壁及心尖顶段受累节段数的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采用舒张末期NC/C≥2.0的标准时,与CMR对受累节段数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09)。
  4、LVNC常见受累节段依次为心尖顶段、心尖段下壁、侧壁、前壁,而基底段前间隔及下间隔未见受累;LVEF与NC/C值及受累节段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0.702(P<0.05)。
  5、LVNC组与DCM组、正常对照组的W及W/AS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NC组的AS值与DCM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S值以2.1为临界点,诊断LNV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88.0%。UCG的W/AS值与CMR的NC/C值相关系数为0.776(P<0.05)。
  结论:
  1、超声采用舒张末期NC/C≥2.0的标准诊断LVNC比收缩末期NC/C≥2.0更为合理。
  2、LVNC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顶段及心尖段,基底段室间隔不受累,LVEF受NC/C值及受累节段数目影响,并呈负相关。
  3、受累节段的室壁厚度(W,即NC+C)与基底段前间隔的厚度(AS)比值(W/AS)可作为诊断LVNC的超声新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