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抑菌实验研究
【6h】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抑菌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 标准菌株

2.1.2 临床菌株

2.1.3 主要药物、试剂与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的配制

2.2.2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2.2.3 麦氏标准比浊管的制备

2.2.4 菌液的配制

2.2.5 实验用药物的初步制备检测与药液配制

2.2.6 实验分组

2.2.7 MIC、MIC50、MIC90和MBC的检测

2.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初步检测

3.2 105℃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对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的影响

3.3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对受试菌株的MIC、MIC50、MIC90、MBC值

3.4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对受试菌株的MIC、MIC50、MIC90、MBC值的比较

3.5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MIC、MIC50、MIC90、MBC值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黄芩苷及其衍生物抗病原体作用研究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黄芩苷进行化学修饰得到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其抑菌作用,为拓展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应用范围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通过Mannich反应制备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纯度,并通过质谱碳谱检测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选用8种细菌的标准菌株和其中2种细菌的临床菌株为受试菌株,检测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对受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C50、MIC90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为实验组,黄芩苷为对照组,比较2种不同药物对同株细菌的抑菌效果的异同;并以临床菌株为实验组,同种细菌的标准菌株为对照组,比较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同种细菌的标准菌株与临床菌株的抑菌效果的异同。
  结果: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纯度为91.4%;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4.1501。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对受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与黄芩苷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MIC50、MIC90、MBC值明显小于黄芩苷,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的MIC、MIC50、MIC90、MBC与黄芩苷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MIC50、MIC90、MBC与临床菌株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芩苷;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与黄芩苷相比具有同等抑菌效果;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与相应临床菌株相比具有同等抑菌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