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地区329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6h】

江西地区329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近3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江西地区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特征,并对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符合2012年广州会议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的168例UC及161例CD江西籍患者,对其发病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21例CD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结果:
  (1)3年期间IBD就诊患者增长1.64倍,其中CD就诊患者增长1.98倍,而UC增长1.40倍,CD增长幅度大于UC。
  (2)UC、CD的男女比分别为1.30:1、1.56:1,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36岁-45岁及16岁-25岁,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2.99±13.21)岁、(31.04±12.71)岁,仅有1例(0.62%)CD患者有家族史。
  (3)UC患者以血便、粘液便及腹泻最为多见;CD患者则以腹痛、腹泻及体重减轻为主。18.01%CD患者合并上消化病变。UC患者以广泛结肠受累为主。UC及CD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分别为18%及37%,均以口腔溃疡、关节病变多见。
  (4)329例IBD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168例UC患者中3例(1.79%)使用英夫利西(IFX),5例(2.98%)使用粪菌移植(FMT)。161例CD患者中35例(21.74%)使用英夫利西(IFX)、21例(13.04%)使用沙利度胺。
  (5)21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CD患者中有14例(66.67%)因AZA副作用、2例(9.52%)因消化大出血及4例(19.05%)因激素依赖。
  (6)21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CD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9月(0.25月-27月),20例CD患者完成3月随访,CDAI评分均较前下降,有效率达95.24%。随访期间,9例(42.86%)缓解期患者维持缓解,11例(52.38%)活动期患者达临床缓解。
  (7)5例活动期CD患者使用沙利度胺治疗3月后复查肠镜,其中2例达黏膜愈合。该5例CD患者用药3月后中位数SES-CD评分较起始中位数SES-CD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CD患者使用沙利度胺6月后复查肠镜,其中4例为维持黏膜愈合,余9例活动期患者4例达黏膜愈合。该13例CD患者用药6月后中位数SES-CD评分较起始中位数SES-CD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随访期间,黏膜愈合者10例(58.82%),其中4例(23.53%)为维持黏膜愈合。
  (8)6例CD患者在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时联用激素治疗,停用激素所需中位数时间为10周(6周-14周),至随访终点均未再服用激素。
  (9)21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CD患者中17例(80.95%)发生不良反应,共发生32例次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是神经系统症状13例(61.91%)。4例(19.05%)CD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停药,停药原因分别为便秘(1例)、头晕(2例)及白细胞减少(1例)。
  结论:
  (1)近3年,江西地区IBD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CD的增长幅度大于UC。
  (2)江西地区IBD患者的发病特征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存在差异。
  (3)沙利度胺可诱导、维持CD临床缓解及促进粘膜愈合,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可自行缓解,症状较轻且短暂,多数患者可耐受,安全性尚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