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冠状动脉的收缩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
【6h】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冠状动脉的收缩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高血压病与血管功能障碍

1.3 钙调控与血管平滑肌收缩

1.4 5-HT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试剂和溶液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SHR和Wistar大鼠血压和心功能的比较

3.2 冠状动脉环的功能性测定

3.3 CaCl2诱导冠状动脉收缩的反应

3.4 冠状动脉平滑肌舒张功能的测定

3.5 L型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对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6 5-HT诱导冠状动脉收缩的机制研究

3.7冠状动脉VSMCs的培养及鉴定

3.8 SHR和Wistar大鼠SOC调控Ca2+的变化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L-型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以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属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它所引起的心、脑和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冠心病是高血压导致的最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流行病学调研发现,我国冠心病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合并高血压,而在正常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比高血压病患者低出4倍。因此,对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的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迫在眉睫。 目的: 研究高血压大鼠冠状动脉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的机制。 方法: 利用SHR和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周龄为16-18周,采用尾压法检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用小动物B超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后;采取二氧化碳处死,快速取出心脏,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大鼠的左右冠状动脉,将部分制备成1.8-2.0 mm长的冠状动脉环,经微血管张力仪测定冠状动脉环的张力,比较不同激动剂诱导高血压冠状动脉收缩的变化,以及运用多种阻断剂干预后,观察其效应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机制。其余部分用于原代培养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Fluo4负载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两组大鼠冠状动脉VSMCs内Ca2+浓度的变化。 结果: (1)与Wistar大鼠相比,SHR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加。(2)小动物心脏超声结果显示, SHR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和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均较Wistar大鼠明显增加。(3)与Wistar大鼠相比,高钾(60mM)和氯化钙(CaCl2)引起的高血压冠状动脉收缩功能均显著减弱,同时发现硝普钠(SNP)引起的SHR冠状动脉舒张功能也明显减弱。此外,分别给予5-羟色胺(5-HT)、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内皮素-1(ET-1)等血管收缩剂诱导SHR冠状动脉收缩显著性减弱;1μM L-型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孵育后,不同激动剂诱导SHR冠状动脉收缩均显著性减弱;且含nifedipine(1μM)的无钙KH液中,发现5-HT、U46619诱导的SHR冠状动脉收缩也明显减弱。(4)进一步探索收缩变化相关的机制,发现给予5-HT2A受体阻断剂1μM沙格雷酯(sarpogrelate)可完全消除5-HT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分别用蛋白激酶抑制剂:磷脂酶Cβ(PLCβ)抑制剂(U73122)、Rho相关蛋白激酶抑制剂( Y27632)和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卡马拉素(rottlerin),孵育30分钟后,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5-HT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但是10μM Y27632和10μM rottlerin对SHR组5-HT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阻断作用较Wistar组减弱。此外,SOC通道抑制剂SKF96365和2-APB孵育后,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5-HT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而50μM2-APB阻断SHR组5-HT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较Wistar组减弱。(5)SHR组冠状动脉VSMCs的SOC介导Ca2+内流显著增加。 结论: 高血压冠状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均显著减弱,与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下调,以及PLCβ、PKC和Rho激酶信号通路异常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