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入选病例资料与标准

2.1.2病例排除标准

2.1.3研究分组

2.1.4主要仪器与材料

2.1.5主要药物

2.2方法

2.2.1术前准备

2.2.2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的使用方法

2.2.3硬膜外镇痛方法

2.2.4三组患者均全身麻醉方法

2.2.5观察指标

2.2.6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

3.2 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3.3平均血压心率积的比较

3.4术后动脉血气、镇痛泵按压次数、肺部感染率、不良反应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简述联合镇痛、超前镇痛及与本实验研究相关性

4.1.1联合镇痛与超前镇痛

4.1.2联合镇痛、超前镇痛与本实验研究相关性

4.2本实验研究内容的阐述与讨论

4.2.1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协同作用及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4.2.2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对术中、术后循环影响更小

4.2.3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对术后血糖及肺功能影响更小

4.2.4联合镇痛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超前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7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组(联合组)、硬膜外超前镇痛组(硬膜外组)、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组(芬太尼组)。围术期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糖、平均血压心率积、血气分析(PaO2,PaCO2)、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肺部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储留、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时间延长)的评估。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法:手术开始前12h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贴于患者健侧胸前锁骨下皮肤(要求:皮肤无毛发、放射伤及感染等,不影响药物吸收);芬太尼透皮贴剂启用25μg/h(4.2mg/贴),至手术结束两天后取下芬太尼透皮贴剂。硬膜外镇痛方法:选取胸椎4~5间隙做硬膜外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做硬膜外麻醉平面试验无异常表现后,术前30分钟使用0.3%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缓慢注入硬膜外腔5~8ml,保留至术中及术后持续镇痛。三组患者统一全身麻醉方法:咪达唑仑注射液0.05m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3~4ug/kg、丙泊酚注射液1.5~2.0mg/kg、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库铵0.3~0.6mg/kg诱导,持续0.5-1.0%七氟烷+丙泊酚注射液4~8mg/kg/h+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库铵5~10ug/kg/min维持麻醉,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根据术中需要追加,监测 BIS维持在40~55之间,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用芬太尼,准备包扎时停用丙泊酚注射液和七氟烷,有自主呼吸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mg、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2mg拮抗肌松,氟马西尼注射液1~2mg静脉注射催醒。符合指征拔出气管导管。 结果:与硬膜外组、芬太尼组比较,联合组在术后24h内镇痛效果显著提高(P<0.01);并使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性,其中术中1h、2h及术后12h、24h、48h、72h差异更为显著(P<0.01);术后24、48小时内血糖及12h动脉血气(PaO2,PaCO2)更加平稳(P<0.01、P<0.05),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芬太尼组肺部感染发生更高(2/30),而联合组、硬膜外组未发生;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更高(5/30),其中皮肤瘙痒3例,恶心呕吐1例,呼吸抑制1例;硬膜外组(3/30),其中尿储留2例,肛门排气时间延长1例;联合组最低(1/30),仅皮肤瘙痒1例。 结论:1.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复合硬膜外联合镇痛,使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更加平稳。2.多模式联合镇痛,效果确切,促进了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加速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