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时空特征分析
【6h】

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时空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研究综述

1.1.2 东江源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典型性

1.1.3 东江源区脆弱生态系统重建的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2.2 自然环境特征

2.2.1 气候特征

2.2.2 地貌特征

2.2.3 土地特征

2.2.4 动植物资源特征

2.2.5 矿产资源特征

2.3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数据收集与遥感分类

3.1 数据源

3.2 遥感图像处理

3.2.1 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

3.2.2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3.2.3 图像裁剪

3.3 土地利用分类

3.3.1 分类系统的建立

3.3.2 解译标志的确定

3.4 遥感图像解译

第4章 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4.1 土地利用景观总体特征

4.2 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4.3 土地利用速率变化分析

4.4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析

第5章 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5.1 景观格局理论和研究方法

5.1.1 景观格局理论

5.1.2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

5.1.3 景观格局研究指数

5.1.4 景观格局研究指数的选取

5.2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2.1 东江源地区1986年景观格局分析

5.2.2 东江源地区1995年景观格局分析

5.2.3 东江源地区2005年景观格局分析

5.2.4 东江源地区三期景观水平特征分析

5.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5.3.1 自然地理条件因素

5.3.2 社会经济因素

5.3.3 人口因素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及有待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快速、准确、动态监测土地资源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利用江西东江源地区1986年、1995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图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该地区上述3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和198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从土地利用数量、空间结构、速度和土地类型转换4个方面对东江源地区198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该地区在1986年、1995年和2005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分析期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1986年-1995年和1995年-2005年前后2个时段,多数地类不仅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甚至变化方向也截然相反,有的先减后增,有的则先增后减。总体上,其它林地、旱地和水田类型面积绝对增加量较大,分别增加了19.45km2、11.90km2和8.79km2,而有林地、疏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类型面积绝对减少量较多,分别减少了34.57km2、5.56Km2和3.13km2。
   (2)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来看,多数土地类型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其中2种耕地类型和4种林地类型不但转移频繁,而且转移的面积也较大。以转出为主的类型:有林地类型转出了61.16km2,其它林地类型转出的面积共有16.88km2,疏林地类型转移了16.31 km2。以转入为主的类型:其它林地转入了36.33 km2,有林地接受其它类型转移来的面积为26.59km2,旱地和水田分别新增了17.63km2和12.82km2。
   (3)在研究期间内,东江源地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发生了一定变化,有些景观类型形状特征更加趋于复杂与不规则,有些类型的形状则是变得相对规整。相对丰度指数并未发生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所增加,表明景观在缓慢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景观异质性增加,各种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向着均衡化方向演变。同时由于景观优势度指数在2005年仍有0.539,反映景观即使在朝均衡化方向发展但还是受到了一种或几种优势斑块类型的支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