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6h】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研究创新

2 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2.1 服务外包概述

2.1.1 服务外包的概念

2.1.2 服务外包的分类

2.2 服务外包理论研究

2.2.1 服务外包的理论综述

2.2.2 服务外包的研究综述

3 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模式分析

3.1 国外服务外包发展产业现状及模式分析

3.1.1 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市场规模现状

3.1.2 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

3.1.3 国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2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状况及模式分析

3.2.1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3.2.2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前景预测

3.2.3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分析

4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4.1.1 江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4.1.2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4.2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SWOT因素分析

4.2.1 优势因素分析

4.2.2 劣势因素分析

4.2.3 机会因素分析

4.2.4 威胁因素分析

4.2.5 SWOT分析小结

5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的要素比较分析

5.1 以江苏为例的先进地区服务外包产业的经验借鉴

5.1.1 江苏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

5.1.2 江苏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

5.1.3 江苏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经验

5.2 江西与江苏发展模式的要素比较分析

5.2.1 产业总量与结构的比较分析

5.2.2 产业发展环境的比较分析

5.2.3 企业数量与规模的比较分析

5.2.4 产业人员与成本的比较分析

5.2.5 江西与江苏发展模式的要素比较与分析

6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6.1 江西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选择

6.1.1 人才培养模式

6.1.2 载体建设模式

6.1.3 业务选择模式

6.1.4 国际开拓模式

6.2 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6.2.2 建设服务外包的人才高地

6.2.3 形成平台载体的聚集效益

6.2.4 发挥资金扶持和引导作用

6.2.5 实现区域全面可持续发展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喻为“低碳绿色产业”的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兴起并蓬勃发展。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充分认识到服务外包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于2006年启动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2009年开启北京、上海、大连、南昌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并将服务外包列入“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江西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不仅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而且也有利于推进江西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
   论文以江西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绪论概述;并且介绍了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包括服务外包的概念与分类、服务外包的理论综述与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以及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
   论文对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在梳理总结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江西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大因素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论文深入分析了江西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要素,通过对江西与江苏服务外包业的总量与结构、发展环境、从业人员、企业规模、产业成本等方面的对比,总结了国内先进地区服务外包业的成功经验对江西的启示,为江西发展服务外包业提供了经验借鉴。
   论文还从人才培养模式、业务选择模式、国际拓展模式、载体建设模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江西模式”。提出江西服务外包的产业发展,应实行人才先行战略,即首先注重发挥已取得的人才培养的“南昌模式”成功经验,打造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地,夯实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在业界树起“江西人才”和“江西服务”的特色品牌,继而更好地吸引企业、形成产业。
   最后,本文围绕产业环境营造、人才高地建设、聚集效益形成、资金扶持引导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等层面,提出了江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相关举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