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企资本市场造系过程中并购国企的控制权寻租研究
【6h】

民企资本市场造系过程中并购国企的控制权寻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寻租

1.2.2 控制权转移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逻辑框架

2 民企资本市场造系的内涵与动因

2.1 并购理论概述

2.1.1 并购的内涵

2.1.2 并购动因

2.1.3 并购类型

2.2 民企造系的内涵与动因

2.2.1 民营企业造系的内涵

2.2.2 民营企业造系的动因

3 民企并购国有上市公司中购并双方的动机与定价机制

3.1 民企并购国有上市公司过程中购并双方的动机分析

3.1.1 国有股东出让控制权的动机

3.1.2 民营企业获取控制权的动机

3.2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定价机制

3.2.1 国有控制权转移定价机制

3.2.2 控制权转移定价存在的问题

4 民企并购国企中控制权寻租的基本假设及内涵分析

4.1 并购国企中控制权寻租的基本假设条件

4.1.1 理性经济人假说

4.1.2 帕雷托改进的并购增值效应假说

4.1.3 制度缺陷假说

4.2 并购国企中控制权寻租的内涵

4.2.1 寻租理论

4.2.2 并购国企中控制权寻租的界定

5 民企并购国企中控制权寻租的选择模型

5.1 并购国企的经济后果性:控制权寻租的逻辑起点

5.2 控制权转让条件的博弈模型分析

6 案例分析:方大并购三步曲

6.1 方大系简介

6.2 方大并购三步曲

6.2.1 *ST海龙

6.2.2 长力股份

6.2.3 *ST锦化

6.3 方大并购中控制权寻租的模型验证

6.4 方大系华丽转身后的质疑

6.4.1 方大集团净资产两年暴增的背后

6.4.2 方大炭素畸高的毛利率

6.4.3 方大特钢在钢铁寒冬中的逆势上扬

6.4.4 方大系的股权质押与融资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强化补偿和约束机制,降低国有股代理人寻租动机

7.2.2 强化监管力度,完善国有控股权转让操作流程

7.2.3 放松证券发行管制,拓宽民营企业上市管道

7.2.4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并购立法,完善并购市场

7.2.5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架构,增大民企收购者的寻租成本

7.3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一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股权资本运作等外部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在资本市场造系,打破现有资源配置格局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所有者缺位,产权虚置,经营业绩不佳,国有股将逐渐从竞争性领域上市公司退出,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批量“造系”打开了便利之门。这样,在民企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就渗透着寻租的影子——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在“寻租空间”内进行控制权寻租,实现证券市场中租金及社会资源的配置转移。本文就是基于这个视角,运用寻租理论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来研究特定民企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程中的控制权寻租问题。
   本文研究内容与以往研究不同,以民营企业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这一视角,系统分析了在并购过程中进行控制权寻租的问题。本文研究并购中控制权寻租的基本理论,剖析了其产生的动因,遵循着控制权寻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的寻租机理,并重点探讨了并购过程中控制权租金实现的主要方式。在对民企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程中的控制权寻租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减少与抑制国有控股人与民企收购者的寻租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构建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加快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杜绝社会资源配置浪费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