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鄱阳湖越冬水鸟数量分布及4种鹤类生态习性研究
【6h】

鄱阳湖越冬水鸟数量分布及4种鹤类生态习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越冬水鸟数量与分布研究概述

1.2鹤类生态习性研究概述

1.3鄱阳湖越冬水鸟研究概述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地区

2.1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概况

2.3 生物资源

2.4 调查区域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鄱阳湖越冬水鸟的数量分布

3.2 越冬灰鹤行为研究

3.3 越冬鹤类的集群行为与年龄结构

3.4 越冬鹤类的生态位分化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鄱阳湖越冬水鸟分布动态

4.2 鄱阳湖越冬灰鹤的行为研究

4.3 鄱阳湖越冬鹤类的集群行为

4.4 鄱阳湖越冬鹤类的年龄结构及年际变化

4.5 鄱阳湖越冬鹤类的生态位分化

第5章 讨 论

5.1 鄱阳湖越冬水鸟分布动态

5.2 鄱阳湖越冬灰鹤的行为研究

5.3 鄱阳湖越冬鹤类的集群行为

5.4 鄱阳湖越冬鹤类年龄结构

5.5 鄱阳湖越冬鹤类生态位分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水鸟栖息地,是不少濒危水鸟的避难所。笔者于2012—2015年越冬期对鄱阳湖5个区域水鸟的数量分布及鹤类的昼间行为模式、觅食行为、集群特征、年龄结构、生态位分化等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水鸟的数量分布:两个越冬季共记录水鸟6目15科76种,包括49种冬候鸟。国家 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种:黑鹳 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 C. boyciana、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白头鹤G. monacha;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6种。列入IUCN极危物种的有白鹤和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濒危物种有东方白鹳,近危物种有3种,易危物种有6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PYH,62种)分布的物种数最多。2012-2013年越冬期共记录主要及常见物种24种,2014-2015年越冬期共记录主要及常见物种29种。对应分析显示,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和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两年来均偏好PYH,苍鹭Ardea cinerea两年来均偏好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NJ),灰鹤G. grus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两年来均偏好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简称PY),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两年来均偏好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DC)。水位高度与不同区域水鸟的数量分布主要呈负相关,鸊科水鸟因潜水取食需要一定水深及部分样点受人工控制水位常高于主湖等原因,其分布数量与水位高度在部分区域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及常见水鸟的多数物种在浅水生境分布比例最高。
  (2)稻田生境的灰鹤行为模式和觅食行为:觅食(64.09%)行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警戒、飞行和修整。4种主要行为中,觅食行为时间分配随越冬前期(11月)、中期(12月—翌年1月)和后期(2月)逐渐增加,其余行为时间均逐渐减少。日最低温度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日照长度增加及湿度降低都会使修整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和湿度降低时,觅食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时,警戒行为减少。环境因子对成鹤影响效果与总体相同,仅显著影响幼鹤的觅食行为。灰鹤昼间各时段觅食行为保持较高水平,觅食高峰出现在11:00—11:59和17:00—17:30。灰鹤觅食生境与其夜宿地分离,致其上午觅食高峰有所推后。幼鹤昼间行为节律与成鹤有较大差异,各时段觅食行为比例均高于成鹤。稻田生境灰鹤的平均啄食频率为(32.06±0.47)次/min,平均步行频率为(6.55±0.35)步/min。啄食频率与步行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稻田中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逐渐下降,灰鹤的啄食频率随时间逐渐降低,为保证越冬期间获取足够的能量供应,灰鹤采取逐渐增加步行频率和觅食时间的策略。有觅食间隔的抽样单元(1min)中,平均警戒次数为(1.37±0.04)次/单元,平均警戒持续时间为(6.02±0.37)s/单元;成鹤的警戒时间多于幼鹤,个体在家庭群中的警戒持续时间多于聚集群。
  (3)集群特征:2014-2015年越冬期白鹤的平均集群大小为23.86±10.26只,白头鹤为6.42±1.63只,白枕鹤为6.09±2.55只(2012-2013年为7.52±2.71只),灰鹤为5.55±1.26只(2012-2013年为8.16±1.37只),物种间差异不显著。越冬期4种鹤类平均家庭群大小在2.5—2.8之间,物种间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白鹤的平均聚集群大小略大(84.56±37.64只),灰鹤略小(14.97±5.17只),物种间差异不显著。4种鹤类的集群类型均以家庭群为主,占63—72%,家庭群以2成1幼或2成比例最高。鄱阳湖鹤类的集群大小并不符合警戒行为对集群大小的预测,生境质量差异可能是影响鄱阳湖鹤类集群大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4)年龄结构:2014-2015年白鹤的幼鸟比例为12.27%,白头鹤为14.42%,白枕鹤为16.59%,灰鹤为20.46%(2012-2013年为20.21%)。白鹤和白枕鹤的幼鸟比例处于正常值范围内(10-15%),灰鹤和白头鹤高于正常值。灰鹤、白枕鹤和白头鹤的幼鸟比例已超过处于增长期的美洲鹤G. americana(13.9%),这3种鹤类在鄱阳湖地区的种群数量可能处于增长或稳定状态,而白鹤的种群状态需格外关注,白头鹤的幼鸟比例年际间也有较明显的下降。鄱阳湖4种鹤类的幼鸟比例在越冬前期至后期显著下降,高于落基山地区大沙丘鹤 G. Canadensis tabida秋季至冬季的下降比例。
  (5)生态位分化:4种鹤类中灰鹤的生态位宽度最宽,空间生态位(样点选择)宽度较宽(窄)的物种生境生态位(生境类型选择)一般也较宽(窄),这可能是由4种鹤类的适应能力差异导致。4种鹤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并不高,在样点选择方面在0.09-0.63之间,生境类型选择方面在0.11-0.57之间,说明4种鹤类在栖息地点和生境类型选择上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位分化。4种鹤类空间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低)的种对生境生态位重叠也较高(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