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允价值计量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探究
【6h】

公允价值计量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引言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3.3 文献评述

0.4 论文基本框架

1.公允价值计量及衍生金融工具理论概述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概述

1.1.1 公允价值的含义

1.1.2 公允价值的特征

1.1.3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1.2.3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公允价值计量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之优势分析

2.1 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

2.1.1 衍生金融工具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挑战

2.1.2 衍生金融工具对混合计量模式的挑战

2.2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理论依据

2.2.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信息更具相关性

2.2.2 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

2.2.3 公允价值计量满足积极金融风险管理的需要

2.3 公允价值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现实选择

2.3.1 市场和智力资源的发展为公允价值计量奠定了基础

2.3.2 公允价值计量更有利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者作出决策

2.4 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相关的规定和发展动向

2.4.1 国内会计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相关应用

2.4.2 FASB及I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相关应用

2.4.3 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相关规定之比较分析

3.金融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分析

3.1 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论战

3.2 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显现的问题

3.2.1 “顺周期”效应

3.2.2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可靠性与相关性

3.2.3 非活跃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缺乏指引

3.3 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衍生金融工具价值螺旋式下降

3.3.2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过于随意

3.3.3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缺乏估值规范

4.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策

4.1 对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总体思考

4.2 针对“顺周期”效应的相关对策

4.2.1 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4.2.2 建立动态减值拨备

4.2.3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披露

4.3 非活跃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对策

4.3.1 提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

4.3.2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程序

4.3.3 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

4.3.4 形成具有公众可信度的公允价值专业评估机构

4.4 针对非活跃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缺乏指引的对策

4.4.1 提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指南

4.4.2 完善和规范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模型

4.5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建议

4.5.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现状及问题

4.5.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之影响分析

4.5.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及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在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金融自由化和石油危机的强烈冲击下,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会计理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金融工具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恰当性,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问题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工具以及公允价值的研究的深入开展,对金融工具的计量越来越多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界与理论界也一直认可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
   也正因如此,FASB、IASB等机构在不断地改进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慌和信贷的萎缩,许多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产品,如何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事实上,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一直存在,并非美国金融危机的特有产物。由于有些金融工具不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其价值的确定便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市场价格作参考,从而产生了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一些特殊问题。尽管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国的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特殊的国情及经济环境也使得我国许多金融机构持有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如有限售条件的证券、长期停牌公司发行的证券、长期没有实质性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等等。因此,分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面临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而同时随着我国股票期权、融资融券的的正式施行,衍生金融工具在以后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会计界在这次危机的相关争论中,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相关结论较少,本文也正是立足于此,对于这个二十一世纪最大的会计难题之一(黄世忠)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本文立足于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公允价值计量选择的最新国际进展,首先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出发,结合公允价值自身的优势,在对比了历史成本和混合计量模式后,提出公允价值依旧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佳选择。然后运用比较分析法,详细分析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部分,指出了它们的差异和不足。
   在第二部分里结合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在非活跃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所暴露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顺周期效应;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及在非活跃市场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需要估计时,缺乏相关法的应用指南和估值规范。然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正对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通过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披露和建立动态减值准备会计来减少顺周期效应;通过提供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标准,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程序,提供更多新兴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示例以及形成具有公众可信度的专业评估机构等方法来加强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提供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估值指南,完善和规范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模型来对非活跃的市场上公允价值的估计提供依据。在文章的最后,联系我国实际,对我国目前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在我国积极创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条件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