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发展转型研究——基于钢铁业、房地产业相关关系视角
【6h】

经济发展转型研究——基于钢铁业、房地产业相关关系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基本构造及不足

1.3.1 本文主要构造

1.3.2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经济转型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转型的内涵

2.2 经济转型理论

2.3 经济转型的路径分化理论

2.3.1 制度变迁的内生和外生的不同导致路径分化

2.3.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导致路径分化

2.4 产业转型理论

第3章 理论方法和模型介绍

3.1 主导产业更替与经济转型

3.1.1 主导产业与选择标准

3.2 极限边际分析模型(EBA)

3.2.1 EBA模型估计

3.2.2 EBA模型检验

3.3 面板数据模型

第4章 钢铁业与房地产业相关指标测度与关系

4.1 钢铁业发展的衡量指标及其测算

4.2 钢铁业产业关联效应

4.3 钢铁业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4.3.1 房地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4.3.2 钢铁业和房地产行业关系理论研究

第5章 钢铁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5.1.1 我国钢铁业发展现状

5.1.2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5.1.3 钢铁价格走势分析

5.2 钢铁业与房地产业相关性实证研究

5.2.1 基于EBA模型的实证分析

5.2.2 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5.3 钢铁行业发展与GDP增长率以及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

第6章 从钢铁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关系看经济转型

6.1 中国经济转型分析

6.2 产业更替与经济转型分析

6.3 中国钢铁业的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6.4 经济转型的选择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实施全面公正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释放消费

7.2.2 深化经济改革,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7.2.3 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资源整合

7.2.4 充分利用经济的融合作用补齐短板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后,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自然资源消耗、产能过剩、生态环境被破坏和贫富差距扩大等诸多实质性的矛盾和瓶颈。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转型期,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们忽视了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下来的矛盾。在当前经济放缓、生产过剩、靠投资出口驱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钢铁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行业,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跨多产业的综合体。这两个行业是我国近些年来投资拉动经济的核心环节,其发展影响到诸多上下游产业与国民经济全局。从这两个行业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最近几年,房地产业屡屡被调控,钢铁行业由于严重过剩也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率先改革的重点行业,研究这两个典型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乃至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经济与产业转型的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了钢铁业和经济发展以及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钢铁行业处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阶段,与多个上下游产业相关联,其发展受到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影响,在介绍钢铁业的产业关联的时候,通过影响力系数和分配系数这两个指标来测度钢铁行业的产业关联性,表明钢铁业和房地产行业属于高关联度行业,钢铁业与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建筑业直接分配系数高达0.232。接下来通过图表展现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钢铁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反馈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钢铁业和房地产行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描述性分析初步展现钢铁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衡量指标。
  然后进一步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对我国钢材产量和房地产增加值的关系进行先验研究,EBA模型研究表明我国钢材产量与房地产业增加值存在正向显著的稳健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钢铁业与房地产业的关系,通过建立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表明,房地产业增加值和钢材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和商品住宅价格上涨,钢材产量会增加,说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钢铁需求的增加。城镇化水平、单位增加值能耗还有房屋施工面积都与钢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均资本比的提高则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接下来从钢铁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关系来看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在投资、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难以继续驱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去产能、抑制房地产炒作、收入分配和改善福利成为了最佳的方式。在产业关联的基础上讨论了产业结构优化、更替,经济转型的选择问题,最后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