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剩余收益法在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6h】

剩余收益法在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贡献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

2.1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界定和特征

2.1.1 中小商业银行的范围界定

2.1.2 中小商业银行的特征

2.1.3 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表现形式

2.2 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传统方法的比较分析

2.2.1 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传统方法

2.2.2 中小商业银行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3 剩余收益法评估模型的构建与主要参数选择

3.1 中小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法评估模型的构建

3.1.1 剩余收益的含义

3.1.2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

3.1.3 剩余收益与传统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比较

3.1.4 中小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模型运用的改进

3.2 中小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法评估模型的主要参数选择

3.2.1 销售收入的选择

3.2.2 权益资本成本的选择

4 中小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模型的案例分析

4.1 宁波银行简介

4.2 剩余收益模型评估宁波银行测算过程

4.2.1 贝塔系数的实证分析

4.2.2 财务数据的分析及预测

4.3 宁波银行估值结果及比较分析

4.3.1 宁波银行估值结果确定

4.3.2 宁波银行估值结果比较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职能。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为中小商业银行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城商行以及农商行“上市潮”的到来,中小商业银行的估值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分析中小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小商业银行有其经营的特殊性——以货币作为主要经营对象。这使得用传统评估方法来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此,能否找出一种兼具可行性和简洁性的价值评估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传统估值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比较后认为剩余收益法在评估银行业的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估值中发现,剩余收益模型是基于账面价值的估值模型,而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其本身的股权价值较高,由此估算得出的价值与市场价值有较大偏差,因此在现阶段剩余收益模型仅适用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其次,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推导,引入杜邦分析体系建立起剩余收益模型与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价值评估的相关参数;再次,以宁波银行为例,选取2016年12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对贝塔值、主营业务收入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预测和估值,并对案例的估值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最后,根据对估值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对该模型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相比现有的其他估值方法,现阶段剩余收益法较为适用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二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剩余收益模型的估值结果能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三是为提高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准确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重视非财务因素对中小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